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3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小檗碱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无论是与其他药物配伍还是单体,都已经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文章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就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以中青年体力劳动者多见,常因久治不愈而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用局部封闭、针灸、按摩、理疗等疗法虽可缓解症状但易复发。笔者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选择7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给予小针刀松解结合穴位注射、热敏化灸法治疗和电针疗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随访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以及疼痛缓解程度来综合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背景:既往研究集中于如何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但对于如何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反应的因素、从而改善神经再生的环境研究尚少。 目的:观察Akt/mTOR/p70S6K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环境、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分子学机制依据。   方法:建立SD大鼠轻型脊髓损伤模型,分为4组:实验组造模后行ATP治疗7 d;对照组造模后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干预组造模后行等量的ATP联合雷帕霉素治疗7 d;假手术组椎板切除后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 d。分别于造模后1,3,7,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TOR、p-mTOR、p70S6K、p-p70S6K、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并采用 BBB 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中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呈低水平表达,在脊髓损伤后其表达增加。外源性ATP可显著增强大鼠受损脊髓中Akt/mTOR/ p70S6K信号分子的表达,而雷帕霉素可明显抑制ATP诱导的表达上调。激活的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可显著减弱受损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过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应,促进脊髓损伤后BBB运动功能评分增加,而雷帕霉素阻碍了由ATP诱导的上述效应。结果证实,ATP通过诱导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瘢痕的形成,具有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环境、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潜能,此信号通路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干预环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评价强骨饮治疗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强骨饮组及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各30例。观察方法:治疗组服用强骨饮每天1付,分早晚2次服用,塞来昔布组每日服塞来昔布胶囊2次,1次1粒,200mg。仙灵骨葆组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每天2次,1次3粒,1.5g。3组均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1缶床症状评估值,测定关节滑液IL-6、TNF-α值和骨密度值。结果:强骨饮组总有效率为90.00%、塞来昔布组总有效率为76.67%、仙灵骨葆组总有效率为83.33%。强骨饮组关节滑液IL-6、TNF—α值下降最明显,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仙灵骨葆组的IL-6、TNF—α值下降明显,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服药前后关节滑液IL-6、TNF—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骨饮组和仙灵骨葆组服药前骨密度明显增加(P〈0.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服药前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不但能够明显改善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应用该剂后关节滑液IL-6、TNF-α值明显下降,骨密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5.
胰岛素抵抗是产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构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是进行IR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探索及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IR产生机制尚未阐明,现已证实糖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持续刺激.炎症微环境等因素均可导致IR.收也将此作为IR细胞模型建立刺激因素.目前已建立肪细胞、骨骼肌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异体与自体肌腱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2股异体肌腱及2股自体绳肌腱联合重建ACL并获得随访41例。通过随访,分析异体与自体肌腱联合重建ACL术后2年时膝关节应力试验情况及术后2年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慢性感染、排异反应、屈膝无力,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年后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为阴性或度阳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90.95±4.84)分,与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52.34±8.45)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P=0.00)。结论异体与自体联合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ACL在临床上安全可靠,可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一种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脐带血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干细胞移植病人造血重建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用10%脐带血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计数BM-MSC的数目,观察其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采用10%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培养BM-MSC,回输时达到2.82-3.96×106/kg,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1×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2天,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5天,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0%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是一种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分离、培养人BM-MSC的方法,此法培养的BM-MSC联合APBSC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加速了造血重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为了解决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造血重建延迟或失败这一常见难题,国内外研究开始尝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对2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5或6个周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取自体骨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方案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回输单个核细胞2.98×106/kg,3.84×108/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3.8×106/kg,3.96×106/kg。 结果与结论:例1移植后10 d白细胞下降至最低值,为0.1×109 L-1,中性粒细胞为0×109 L-1,移植后12 d 血小板下降至最低值45×109 L-1,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15 d。例2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低谷时间为移植后5 d,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9 d。移植相关并发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痔感染,经过相应处理感染控制。结果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造血重建快,肿块或肿大淋巴结消失,近期疗效可,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9.
恶性B细胞淋巴瘤中常见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是BCR通路的关键酶,对恶性B细胞增殖分化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淋巴瘤重要的治疗靶点.近年来BTK抑制剂陆续进入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患者带来了转...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