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力遮挡效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拆除小型接骨板前后应力遮挡效应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为下颌骨骨折愈合后内固定材料的远期处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8例下颌骨骨折愈合后取出钛接骨板患者,按照内固定术时间分为3个月组、4个月组及6个月组,分别在骨折内固定术前、内固定3、4、6个月取出钛接骨板后以相同条件拍摄全口曲面体层X线片,测量以钉孔为中心、直径为1 cm范围骨密度的灰度值,将内固定前与拆除接骨板后同一位置的骨密度进行自身对比.结果 内固定3个月组术前骨密度(125.41±2.47)和拆除接骨板后(120.19±3.52)骨密度灰度值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组拆除接骨板后骨密度灰度值(109.19±10.65)低于术前(131.32±13.05)(P<0.05);6个月组拆除接骨板后骨密度灰度值(90.78±4.87)明显低于术前(135.26±3.43)(P<0.01).拆除接骨板后,18例未出现继发骨折.结论 骨折内固定4、6个月后出现了应力遮挡的负面效应,应该拆除接骨板.  相似文献   
112.
对保和丸的剂型改革进行初步探索,找出保和丸的适当剂型,为保和丸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3.
药学服务的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药剂科门诊调剂室,可以成为医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良好平台。对前来取药的患者,药师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与患者不同的年龄、病情和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指导,也可单独开放一个咨询窗口,由综合知识丰富、擅于沟通的药师负责,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用药问题进行较全面具体的解答,以提高患者安全、科学的用药意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4.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科学管理药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明确配置中心责权归属,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摆药流程,鼓励调动药师工作积极性,妥善处理好管理关系。结果:PIVAS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药品管理,减少药品浪费,为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结论:开展静脉药物配置工作需要科学管理部署,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师素质,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使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08~2010年69例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社区中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7.7%,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文化程度以及分娩方式等有关(P<0.01);与产妇年龄、婴儿性别无关。结论产妇回到家庭后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较多,社区医务人员需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16.
刘世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33-1434
目前临床上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较为多见,主要症状是疼痛、局部压痛及不同程度的脊柱活动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药物、矫形支具、补钙等,疗效不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操作简单、创伤小,联合充填自固化的磷酸钙/硫酸钙复合物治疗OVCF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随访并分析了从2007年以来我院通过采用PVP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相似文献   
117.
透明标本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在保持器官外形完整的基础上全面显示出器官内部结构,原理是利用某些折光指数和器官组织的折光指数相同或相似的化学药品作透明剂使透明剂护理或渗透到器官组织中而达到透明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观察双黄烧伤油治疗浅Ⅲ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3例浅Ⅲ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液化结束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浅Ⅲ度烧伤创面液化结束时间:治疗组为(8.59±1.07)d,对照组为(20.68±1.71)d,与对照组相比t=35.406,P=0.001;浅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28.36±2.03)d,对照组为(35.49±1.56)d,与对照组相比:t=12.317,P=0.001.结论 双黄烧伤油治疗浅Ⅲ度烧伤能缩短烧伤创面液化结束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9.
砂仁不同煎煮方法对提取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砂仁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本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5个不同时间得到的砂仁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5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结论:本研究的工艺可用于白豆蔻煎煮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比较黄精不同炮制品挥发性特征气味物质的差异,为建立黄精不同炮制品的鉴别方法和进一步建立黄精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黄精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nearest neighbor fingerprint analysis, NNFA)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 GC-IMS指纹图谱显示黄精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明确定性的挥发性物质有62种单体及部分物质的二聚体;1-丙醇、2-庚酮、2-正戊基呋喃、1-己醇、乙酸甲酯、1-戊烯-3-醇、3-甲基丁醇等可作为黄精的特征挥发性物质;5-甲基糠醛、2-乙酰基呋喃、当归内酯、辛醛、糠醛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等可作为蒸黄精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8-桉树脑等可作为酒黄精的特征挥发性物质;PCA和NNFA结果显示,各组样品分离度良好。结论 GC-IMS技术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