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0篇
  免费   6436篇
  国内免费   41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57篇
内科学   522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405篇
综合类   140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84篇
眼科学   292篇
药学   567篇
  3篇
中国医学   779篇
肿瘤学   26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1620篇
  2021年   1042篇
  2020年   1189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95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尼莫地平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模拟人体肠液的环境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优化制备工艺和处方,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μm,载药量为17.82%,包封率为52%。体外释药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对其进行拟合。结论尼莫地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壳聚糖微球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潘托拉唑与复方铝酸铋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6—2008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47例、女20例,年龄47-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1)、潘托拉唑组(n=61)和复方铝酸铋组(n=55)。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观察3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潘托拉唑组13.11%、复方铝酸铋组20.0%、联合治疗组3.92%。联合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更加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993.
二精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精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精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及吡咯列酮组。研究二精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二精丸多糖3个剂量组糖尿病大鼠FBG、HbAlc、TC、TG、LDL降低,Ins、HDL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精丸多糖对糖尿病大鼠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In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北青龙衣中萘醌类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青龙衣中萘醌类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MTT法测定从北青龙衣中分离得到的12个萘醌类衍生物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12个萘醌类衍生物中,4-羟基萘-1-O-β-D-吡喃葡萄糖苷(9),1,4,8-三羟基萘-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1,4,8-三羟基萘-1-O-β-D-[6'-O-(3'',4'',5''-三羟基苯甲酰)]吡喃葡萄糖苷(11)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仅11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显示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北青龙衣中萘醌类衍生物在其抗肿瘤活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装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含量变化作出评价。方法将复方碘口服溶液装入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进行模拟使用操作,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含量测定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复方碘口服溶液装入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后,贮存≥72h,其碘(I)含量即与实验开始时刻含量有显著差异,但3,5,7,10d间I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贮存10d,I含量最大下降值为3.45%,KI含量无显著差异;模拟多次使用结果对I和KI含量影响均不显著。结论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滴眼剂瓶作复方碘口服溶液分装容器,应控制贮存和使用期限≤10d,并保证该制剂配制时I含量不低于标示量的95.0%。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参萸清眩膏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应用中医育阴潜阳、滋水涵木、熄风定眩并结合活血化瘀的方法,运用参萸清眩膏汤剂加减,辨证治疗各种眩晕病8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65例患者。结果治疗组80例,临床治愈48例,有效71例,总有效率88.75%;对照组65例中:痊愈3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75.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亏型、病程半年至2年、服药在2疗程以上者疗效较好。结论参萸清眩膏具有良好的抗眩晕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苦参碱微乳经皮吸收制剂和口服苦参素胶囊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方法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素胶囊阳性对照组和苦参碱微乳制剂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苦参素胶囊内容物水溶液(200 mg·kg·1)预防性灌胃给药;苦参碱微乳制剂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1)组预防性经皮给药;采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微乳高、中剂量组和苦参素胶囊水溶液组的ALT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匀浆中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减轻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苦参碱微乳高剂量组和苦参素胶囊水溶液组的AST均显著降低(P〈0.05);苦参碱微乳制剂组ALT,AST水平及SOD,MDA含量以及病理变化与苦参素胶囊水溶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参碱微乳经皮给药对小鼠急性CCl4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临床用药苦参素胶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结肠靶向定位滴丸克癌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结肠靶向滴丸克癌素的提取工艺方法。方法采用碱溶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再进行酸水解得到槲皮素;采用传统乙醇回流法从姜黄中提取总姜黄素,以姜黄中的总姜黄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表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槲皮素的提取条件为:碱性pH8~9,酸性pH3~5条件下提取芦丁;得到精制芦丁加100倍量的2%硫酸酸水解90min。姜黄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得浸膏上硅胶柱收集氯仿洗脱部分得总姜黄素。结论该工艺可行,可为结肠靶向滴丸克癌素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和还原方法等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桂醛多相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的方法研究,探讨了肉桂醛加氢活性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的发展前景。通过催化剂设计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天麻素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天麻素血浆药物浓度LC-MS/MS测定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中天麻素的浓度并评价天麻素胶囊的药动学。方法建立以阿昔洛韦为内标的天麻素血药浓度LC-MS/MS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tlanticsT3(100mm×3.0mm,3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对1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50mg天麻素胶囊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建立了简单、专属的天麻素血浆药物浓度的LC-MS/MS测定法,以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无杂质干扰测定,灵敏度达到了3.00ng·mL^-1,每个生物样品分析时间仅为2min。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天麻素胶囊150mg后,测定血浆样品并估算天麻素的药动学参数,Tmax均值为(0.8±0.3)h,t1/2均值为(2.1±0.4)h,Cmax均值为(378±84)ng·mL^-1,AUC0-12均值为(878±175)ng·h·mL^-1,AUC0-∞均值为(897±175)ng·h·mL^-1。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且前处理简单,能很好的应用于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