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例1,28天,第一胎足月顺产,生后第三天出现皮肤黄染,逐日加重,第10天减轻,但始终未消失,偶有呕吐,大便(-),无出血倾向,生后母乳喂养,发育正常,家族中否认同样病史。查体:体重3000g,精神佳,反应良,皮肤中度黄染,无出血点,腹平软,肝肋下2cm,脾肋下1cm,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B型血,母AB型,父O型。血红蛋白16.4g/dl,红细胞486万,白细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14岁。1982年起(12岁)右(?)趾关节基部疼痛、肿胀、步行困难。1983年3月化验尿素氮、肌酐、尿酸稍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加,血清钾降低;尿蛋白阳性、尿比重1.006、尿量1760~377ml/日;有(?)趾基节部骨近端X线为多孔和骨质吸收征;肾盂造影示双侧肾造影剂排泄延迟;逆行肾盂造影和膀胱造影无尿路阻塞和返流现象。诊断为巨大膀胱输尿管综合征。1983年2月血清尿酸值正常,停别嘌呤醇8天后,其值上升,再次给药1个月,又降至正常。1984年7月为研究尿酸排泄动态,停别嘌呤醇进行吡嗪酰胺抑制试验。结果尿酸清  相似文献   
13.
我们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再结合小儿用药之特点,自制葛黄散治疗脾虚湿热、吐泻效果良好。现将制法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一、制备、用法和用量处方:葛根、黄连、黄芩各50g,木香、藿香、甘草、车前、滑石、朱砂各25g。制法:称取处方诸药,混合(滑石、朱砂除外),于中药粉碎机中粉碎,过120目筛,滑石和朱砂各自研细,三者以套研法混匀,0.5g/包分装。功能与主治:小儿脾虚湿热、吐泻无度。用法与用量:0.5g/次,湿开水调匀送服,每  相似文献   
14.
15.
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及免疫功能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AI)与活动期佝偻病(简称AR)及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我们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对100例RAI 病儿及100例非RAI儿童分别进行了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引起右室心肌障碍,心脏扩大,右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及发绀等的心疾病有乌尔(Uh1)病,右室发育不全(RVD),右室扩大型心肌病等。本文报告的一例于生后第一天哭泣时发绀,4岁10个月时因脑脓肿手术前进一步检查而入院,进行二次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结果发现两心室特别右心室呈明显地松  相似文献   
17.
18.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期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75年以来,采用中药葛黄散对单纯湿热型腹泻900余例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近四年已列入常规治疗,1988年经军区卫生部批准,由我院制剂室批量生产,在辽阳地区广泛应用。现将资料完整的141例湿热型腹泻病例及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乃属缺血性脊髓血管病,其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因属少见病,加之对此病缺乏认识,而临床上又与急性脊髓炎有许多相似之处,脊髓血管造影在一般医院难于实施,因此很容易漏诊或误诊。病历摘要患儿,女,10岁。双下肢瘫1天,呕吐2次入院。入院当日晨起后突然发现双下肢麻木,下地后摔倒,意识清楚。当日中午双下肢由麻木转为瘫痪,大便失禁,不能自行排尿,同时伴有非喷射呕吐2次。入院前数周内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