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282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210篇
  6篇
中国医学   303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12.
本文对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260m)82例老年高血压病进行初步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益于诊治.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自从平原移居西宁地区,并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干部.1966~1986年我们治疗的82例64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4~70岁71例,男性64例,女性7例;71岁以上11例均为男性.在西宁地区居住15年以上者54例,15年以下者28例.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分型标准,收缩压(SBP)≥21.33kPa(160mmHg)、舒张压(DBP)≥12.66kPa(95mmHg)为混合型;DBP≤12.66kPa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6例38指。结果术后16例38块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1年,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mm。供区植皮成活,掌背有环形瘢痕,少许色素沉着。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是修复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泪管阻塞的症状包括溢泪、结膜炎和黏液性分泌物。当细菌在泪囊内不流动的液体中过度增殖,泪囊炎就会发生。急性泪囊炎通常表现为痛性眶隔前蜂窝织炎;而慢性泪囊炎表现为无痛性泪囊脓性反流物。抗生素适用于急性感染,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最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计算家族评分(FS)来评价开角型青光眼(0AG)的遗传风险,FS总结了所有亲属的信息,包括他们的疾病状态、年龄、性别和血亲程度,并研究正常眼压及高眼压的0AG的遗传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86例ICVD患者与19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CVD组年龄[(69±7)岁]和患有高血压(66.1%)、糖尿病(53.4%)、代谢综合征患者(44.6%)的比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61±5)岁、48.8%、15.2%、12.9%](均P<0.001)。ICV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计分≥2分(斑块发生率)、≥3分(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9.3%、2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5%和5.1%(均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ICVD的危险因素之一;各种危险因素的聚集对ICVD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