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评价分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对梗阻性肾病患肾治疗前功能受损程度及治疗后恢复的判断。方法 分析65例(肾结石27例,输尿管结石2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3例,肿瘤压迫3例,慢性前列腺增生9例)梗阻性肾脏积水,测定治疗前后的分侧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轻度组平均GFR为(25.03±3.21)ml/min,经碎石及相应取石后在2个月复查GFR,发现GFR基本恢复至为(31.37±2.13))ml/min。中度组24例平均GFR为(13.87±1.60)ml/min,健侧肾平均GFR为(59.19±2.76)ml/min,在梗阻解除后或造漏后及倒尿,2个月复查GFR,平均GFR为(16.31±1.46)ml/min,重度组27例,平均GFR为(5.46±1.38)ml/min;梗阻解除后在2个月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平均(5.32±1.52)mi min。结论 GFR值测定能够梗阻性肾病患肾功能程度及恢复程度有重要的价值,对于严重受损的患肾,在对侧肾功能良好情况下,可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3.
14.
大黄牡丹汤促进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军明 《新中医》2002,34(10):40-40
腹部手术后尽早促进肠功能恢复,是术后治疗的关键,也是预防肠粘连的主要措施之一。笔者于1999年4月-2002年1月,将入院的24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以第1次肛门排气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3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超声检查和CT检查的广泛开展,胆石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调查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生率高达11%,且存在部分患者无症状,使不同的患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本研究将对广东省中医院外科门诊胆石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止血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43例患者行腹腔镜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半肝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术中出血的控制方法。结果:16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27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术中9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75±55)min,出血量平均(250±75)ml,术后胸腔积液7例,胆漏4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5.8±1.3)d。结论:随着肝胆外科医生腹腔镜半肝切除术认识的成熟,技术水平的熟练,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完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术中出血不再是阻碍腹腔镜半肝切除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与中国知网,搜索比较LLR与OLR治疗复发性肝癌疗效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3月3...  相似文献   
18.
全小肠扭转14例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明  谭志健 《广东医学》2007,28(5):788-789
目的 探讨提高成人全小肠扭转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年经手术证实的成人全小肠扭转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误诊10例(71.4%),腹部平片诊断率低(14.3%),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5例(35.7%).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首先注重临床症状与体征,不能盲目依赖腹部平片,应缩短手术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1994年至2004年收治的病史资料完整的304倒粘连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文献及专著设立病例调查表.经专科医生讨论修改.采集病例信息.建立EPIDATA数据库,并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由手术后粘连引起者占70.07%.既往手术时间距发病时间间隔差距较大,71.83%的患者发病于术后1a以上,68.08%的患者发病于术后5a以内。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降低中转手术率.本组非手术治疗占83.22%。结论: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由手术后粘连引起.尤以胃肠手术及妇科手术后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临床非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经临床诊断标准尚不能诊断为肝硬化,但根据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即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以丰富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诊断资料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各证候具体分布为:肝气郁结型10例(40.0%),湿热蕴结型8例(32.0%),标准外证型6例(24.0%),水湿内阻型1例(4.0%),无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及无证可辨者。(2)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合计80.0%)。肝气郁结型中G1占70.0%,G2占20.0%,G3占10.0%,G4、G0各占0%;湿热蕴结型中G1占50.0%,G3为25.0%,G2、G4各占12.5%,G0为0%。(3)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72.0%为S4,28.0%未达到S4(即组织形态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肝气郁结型中S4占80.0%,S3占20.0%;湿热蕴结型中S4占75.0%,S3占25.0%。(4)此期25例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在本研究中,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大体形态改变以小结节为主;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约占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