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263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低氧可由肺或心脏或其它异常所致的进行性肺泡换气不足或静脉血混合所引起。调查了不同程度的急性低氧对新生儿酸碱内环境稳定的影响,通过动脉血PaO_2、PaCO_2、pH、HCO_3和BE的变化对酸碱状态进行评估。材料与方法生后3天的约克夏(Yorkshire)公仔猪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经右颈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以  相似文献   
92.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progressive facial hemiatrophy,PFH)是一种表现为单侧面部进行性萎缩的少见疾病,同时伴癫(癎)及艾-迪瞳孔者更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和MLH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于食管癌易感性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包括正常对照132例,食管癌患者169例MSH2c.2063TG和MLH1IVS14-19AG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估计不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MSH2c.2063TG携带突变等位基因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24倍。MLH1IVS14-19AG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食管癌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58倍。对MSH2和MLH1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两突变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食管癌风险大大增加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c.2063G突变等位基因和MLH1IVS14-19G突变等位基因可能在促成食管癌发生过程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4.
管状胸腔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手术中管状成型术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接受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的56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进行配对,得到100对不同手术方式(管状胸腔胃和常规胸腔胃)的病例。于术前1周及术后2、4、8、12周发放QLQ.c30和QLQ.OES18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管状胸腔胃组患者QLQ.c30表总体现状评分显著高于常规胸腔胃组(P〈0.05):经济困难条目两组患者总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管状胸腔胃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常规胸腔胃组(P〈0.05)。QLQ.OES18表反流和进食痛的评分管状胸腔胃组显著低于常规胸腔胃组(P〈0.05)。结论与常规胸腔胃手术相比,采用管状胸腔胃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更佳。术后短期内反流及进食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LTB4)和前列腺素D2(PGD2)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腧穴自血疗法患者治疗前后LTB4和PGD2血清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LTB4治疗前(15.6440±5.6991)pg/ml,治疗后(12.5311±3.0893)pg/ml,PGD2治疗前(18.0360±5.4801)pg/ml,治疗后(13.9250±4.6021)pg/ml,两者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腧穴自血疗法治疗LTB4和PGD2水平下降(P0.05)。结论:腧穴自血疗法可以通过降低PGD2和LTB4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和学习投入都显著正相关(r=0.179~0.586,P<0.05);核心自我评价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动机,核心自我评价对精力和专注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精力和专注.结论 在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动机的过程中应对方式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核心自我评价影响精力和专注的过程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7.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患者瘤组织Skp2和p2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Skp2、p27表达率分别为71%、27%;Skp2与p27表达呈负相关,Skp2阳性、p27阴性(Skp2+/p27-)者28例(58%)。单因素生存分析示skp2、p27和Skp2/p27表型均为影响ENKL的预后因素,skp2+/p27-者预后差;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Skp2/p27表型是影响ENKL预后的独立因素,Skp2+/p27-者预后差。提示Skp2和p27表达异常促进了ENKL的发生和发展;Skp2/p27免疫表型有助于判断ENK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尖锐湿疣(C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抽取63例CA患者和2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TLR9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TLR9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TLR9基因自翻译起始点第1 174、1635、1269、1724位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称为SNP1、SNP2、SNP3和SNP4,其中SNP3、SNP4为新发现位点,SNP1、SNP2为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位点,登录号分别为rs352139、rs352140.CA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的SNP1位点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0.690、0.609,等位基因G的频率0.309、0.39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2位点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0.302、0.369,等位基因G的频率0.698、0.6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1、SNP2两个多态性位点存在4种单倍体型,分别为AA、AG、GA、GG.每种单倍体型在CA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9基因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存在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为SNP1、SNP2、SNP3、SNP4.SNP1、SNP2两位点与CA的发病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资料及临床治疗结果,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特点。其中76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A组),74例患者采用红霉素治疗(B组),74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C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止咳时间、退热时长、住院时长、啰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结果与A组疗效(80.3%)、B组疗效(83.8%)比较,C组疗效(93.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组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C组各指标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
何丹  王锡娟  姜萍萍 《光明中医》2014,29(12):2650-2651
目的 总结骨折后应用牵引治疗患者的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创伤骨折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牵引外固定的护理、饮食护理及康复指导锻炼等.结果 50例创伤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于骨折后行牵引治疗的患者,通过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功能锻炼指导,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功能恢复.有效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局部感染、泌尿系结石、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