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目的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47例上尿路结石碎石病例在病例选择、碎石、排石及碎石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7例均碎石成功,3月内结石排尽率为89.1%,所有病例均并发短暂的腰痛和血尿,输尿管石街3例,发热2例。结论为了提高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需重视病例的选择、优化碎石条件、积极预防和处理碎石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术后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肺癌病人行开胸术后的病区镇痛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2009年建立及运用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并实施包括培训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见性疼痛评估和急性疼痛护士及时镇痛反馈等方法进行疼痛护理,并与实施前肺癌开胸术病人镇痛满意度、肺部并发症、远期慢性疼痛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后,开胸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提高(P<0.01),肺部并发症、远期慢性疼痛发生率下降(P<0.01或P<0.05)。结论融合病区规范化镇痛管理模式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能提高病人镇痛满意度,有利于降低由于开胸手术导致的肺部并发症和急、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47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产科剖宫产手术出院患者47例,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品种及频度、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7例剖宫产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为奥硝唑、头孢米诺和拉氧头孢,68.09%的患者用药时间为3 d,97.9%的患者二联用药,头孢米诺和拉氧头孢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部分药物的使用尚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ene 1,ERCC1)表达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铂类辅助化疗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1月至2013年0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行CRC根治术后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患者共84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评估ERCC1在CRC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ERCC1表达与预后的关联。结果:ERCC1高表达30例(35.7%)。Kaplan-Meier曲线显示ERCC1高表达的CR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缩短(P均<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ERCC1高表达(DFS HR=4.645,95%CI:2.045~10.548,P<0.001;OS HR=4.898,95%CI:1.971~12.170,P<0.001)是CR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分析各亚组患者中ERCC1表达与生存相关性得到相似的结果。复发患者中ERCC1高表达的肝肺转移占68.8%(11/16),低表达的腹腔转移为70.0%(7/10),ERCC1表达与首次复发模式显著相关(P=0.006)。结论:ERCC1表达可作为评价CR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ERCC1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CRC患者辅助化疗后首次复发模式。ERCC1表达的预后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寻找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方法 基于活性化合物1和2的结构,利用“杂交”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3-苯并咪唑-6-(3,5-二甲氧基苯基)吲唑类衍生物.结果 目标化合物经1 HNMR和质谱确证结构,并评价了其对人胃癌细胞SNU-16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该系列化合物均对F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g的IC50值达到0.32 μmol·L-1.3-苯并咪唑-6-(3,5-二甲氧基苯基)吲唑是一类新型的FGFR抑制剂骨架,值得进一步结构修饰研究.  相似文献   
46.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不仅可显著减少因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目前国内血站普遍采用在线过滤的方式滤除白细胞.笔者通过对滤白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提升滤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改进双环己铜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脱髓鞘小鼠模型的制备方法,为治疗脱髓鞘疾病提供更精准快速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60只18~20 g的C57BL/6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CPZ灌胃组(共4组,300 mg·kg-1,qd,bid,tid,qid),CPZ饲喂组(即传统模型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及CPZ灌胃组给予正常饲料,CPZ饲喂组给予0.2% CPZ混合鼠饲料连续饲喂6周构建小鼠脱髓鞘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髓鞘染色技术LFB检测髓鞘脱失情况,并比较CPZ灌胃模型和传统模型诱导小鼠急性髓鞘脱失的差异。结果 作用3周后,4组CPZ灌胃组的小鼠脑胼胝体区髓鞘碱性蛋白MBP染色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而传统模型中小鼠脑胼胝体区MBP在第3周并未显著改变,在第6周明显减少。LFB染色结果表明CPZ灌胃3周后小鼠脑胼胝体区染色显著减少。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小鼠CPZ灌胃模型)小鼠在第3周即能出现脱髓鞘现象,能有效缩短时间,具有显著优越性,且CPZ剂量可控,保证模型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48.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癌痛及内脏痛等慢性疼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2X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参与高血压管理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由 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 Rev 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8项RCT研究,共计2056例高血压患者。与传统治疗相比,有临床药师参与的高血压管理收缩压[MD=-5.15mmHg, 95%CI (-6.54, -3.76), P<0.00001]和舒张压[MD=-3.01mmHg, 95%CI (-4.51, -1.51), P<0.0001] 的平均降幅显著增大,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 [RR=1.45, 95%CI (1.32, 1.60), P<0.00001]。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高血压管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医生和药师合作是一种较好的高血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0.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C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方法 16例病人采用ICGA和FFA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ICGA检查81.2%的肿物不显荧光或晚期呈弱荧光,62.54%肿物可见有诊断特征的瘤体血管,FFA检查仅12.5%肿物可见瘤体血管,肿物在FFA晚期呈强荧光不能确诊时,ICGA可见瘤体血管以助诊断。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ICGA图像特征有助于诊断.(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