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自1959~1982年我院共收治急性职业中毒853例,误诊24例,占2.93%。在24例中,将职业中毒误诊为其它疾病12例;将其它疾病误诊为职业中毒10例;由于对急性中毒的潜伏期估计不足,延误治疗而造成死亡者2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以供同道参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索补肾活血方对兔胫骨截骨延长术后延长区域骨组织形态及骨密度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每组8只大白兔,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活血组予以补肾活血方灌胃。干预8周后处死,观察各组兔骨延长区域骨组织形态、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及TGF-β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补肾活血方组延长区骨组织形态相比模型组,胫骨外侧的骨皮质结构连续完整,内外层骨皮质间的骨质明显增多、增厚,骨小梁较粗且排列整齐、均匀,破裂程度较低,血管数量增多,网状新骨生成明显。假手术组兔胫骨延长区骨密度高于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P<0.05),补肾活血方组兔胫骨延长区骨密度要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兔胫骨延长区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均要大于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骨小梁分离度小于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活血方组兔胫骨延长区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骨要大于模型组,骨小梁分离度小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TGF-β2基因表达水平均要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TGF-β2基因表达水平低于补肾活血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刺激TGF-β2的表达,增加骨延长区的成骨作用,促进骨的矿化,以保证截骨延长区的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83.
微格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朝虹  许超 《当代护士》2008,(8):108-109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对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护生的学习及操作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6年度的护理实习生随机分成2组,参加手术室的无菌技术操作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的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有显著效果,可在护理操作技能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亲子并重同程式术前访视在疝囊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亲子并重同程式术前访视实施前(2017年1-8月)和实施后(2017年9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疝囊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各4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焦虑评分与麻醉合作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001,P<0.001; t=-6.976,P<0.001),患儿家长对术前访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067,P<0.001)。 结论 采用亲子并重同程式术前访视模式对疝囊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患儿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该类患儿的术前焦虑程度,提升其麻醉合作度,是一种深受患方认可的术前访视模式。  相似文献   
85.
去泛素化酶USP22为人类基因组编码的50多种特异性蛋白酶之一,属去泛素化酶的亚家族,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USP22通过特异性识别靶蛋白,使靶蛋白去泛素化并阻止其降解。研究表明,USP22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如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肿瘤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而且抑制USP22表达可影响细胞的增殖、成瘤和浸润。该文就USP22与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髋关节镜检查清理、髓芯减压已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观察髓芯减压术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12/2006-12本科应用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8例(48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34~57岁.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I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有患者经谈话后自愿接受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Ficat分期Ⅰ期25髋,Ⅱ期13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术前及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 80分,良:> 60分,可:> 40分.同时X射线观察患髋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①术后80分以上(优)31例,60分以上(良)5例,40分以上(可)2例,平均(90.1±3.6)分,优良率达94.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所有患者疼痛消失,行走正常,髓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X射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髋关节镜下清理、髓芯减压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87.
查阅相关文献,就骨折术后对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植入物过敏的相关研究从金属过敏发病机制和金属过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检验方法 2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综合保暖标准化操作流程(SOP)预防新生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制定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预防新生儿在转运交接、麻醉、手术消毒、术中暴露、术中冲洗、补液及输血等过程中发生低体温,通过强化培训,加强质控,促使综合保暖措施规范有效实施。以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培训实施前6个月(2016年7—12月)的新生儿手术患儿为对照组;以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培训实施后6个月(2017年1—6月)的新生儿手术患儿为观察组,按照SOP执行各项综合保暖措施。监测和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开始、术中(30,60,90,12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值差异;观察新生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寒战、心率增快、低氧血症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从手术开始到术毕,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且体温较恒定(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寒战、心率增快、低血氧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综合保暖SOP对于预防新生儿术中低体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辽宁省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分别从建设思路、现有模式和详细设计方案以及技术创新点等角度综合展示了辽宁省目前居民健康卡平台的阶段性建设成果。通过辽宁省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推进深化医改、优化服务流程,改变就医模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协同,方便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逐步取消医院原门诊就诊卡,实现健康卡在医疗行业范围内通用;实现新农合异地实时结算;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加载金融功能,利用健康卡的支付功能在全省建立起预约诊疗平台,扩大健康卡使用范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通过丰富的个人金融扩展服务,多方面满足居民需求。  相似文献   
90.
尿酸即三氧嘌呤,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尿酸的生成源于嘌呤核苷酸的代谢.由于人体内缺乏尿酸氧化酶,不能将其进一步分解成可溶性的尿囊素,而使人类极易形成高尿酸血症.目前已知,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主要有:高嘌呤饮食、细胞破坏增多、核酸分解增加、三磷酸腺苷降解增加等等.高尿酸血症大体可分为尿酸合成过多和肾脏清除减少两类,其中肾脏清除减少约占所有高尿酸血症发病原因中的90%. 尿酸在肾脏中的排泄是一个复杂过程.生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肾脏尿酸盐转运的经典模式为:①肾小球的滤过;②分泌前的重吸收,主要发生于肾单位的S1段;③肾小管的分泌,主要发生于肾单位的S2段;④分泌后重吸收,主要发生于肾单位的S3段.但第四步是否存在及其吸收的量尚存在争议.尿酸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和再分泌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相关转运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