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6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RA组(n=40)和RA-ILD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关节肿痛数目、血管炎及发热阳性率、CRP、RF、IgM、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RF高滴度表达,RA病情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易合并ILD,应尽早行高分辨CT等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2.
原发性眼部淋巴瘤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和眼附属器淋巴瘤(POAL)。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PIOL最常见的形式,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被认为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亚型。因其眼部症状的非特异性而经常导致误诊。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鉴定是诊断PVRL的金标准。其他辅助检查,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已被应用于PVRL的诊断。细胞因子测量和B细胞克隆性以及突变分子的测定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PVRL的治疗包括局部放疗,玻璃体内化疗(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根据是否累及非眼部组织进行全身化疗。眼眶淋巴瘤是POAL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 组织病理学亚型和疾病的临床分期是预测预后及选择治疗的最佳指标。在治疗孤立性低级别淋巴瘤时,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播散性和高度恶性淋巴瘤,应选择化疗或放疗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DKD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DKD诊断标准,且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透析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4.
辜鸣  庄嫚思  徐凯  孙文文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85-1786,1790
目的 对深圳市福田区5家公立医院在开展创建无吸烟医院工作后的控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为贯彻落实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机械抽样方法抽取5家医院在职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被调查对象共382人.结果 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2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9%以上的医务人员控烟态度积极,女性比男性积极,不吸烟者比吸烟者积极;41.3%的医务人员常常或总是开展控烟宣教,46.6%的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开展控烟宣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不吸烟、接受过控烟培训、了解控烟方法以及希望通过培训使自己有能力开展控烟服务的医务人员更积极开展控烟宣教工作.结论 在医务人员中加强控烟责任教育,开展控烟知识与控烟技巧培训,是进一步推进医院控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早晚期集落数目及功能的变化。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74例,分成3组:AMI组2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心绞痛组)26例、非冠心病组(对照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EGM-2MV培养液培养扩增。第7天和21天后通过形态学、双荧光染色及细胞表面分子标志鉴定内皮祖细胞,分别计数早期、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浓度。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AMI组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显著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但SDF-1水平显著低于心绞痛组(P0.05)和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和SD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AMI组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增殖、迁移细胞和贴壁细胞显著低于心绞痛组(P0.05)和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者急性期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增加,但其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数目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在口腔鳞癌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对TPF(T=多西他赛,P=顺铂,F=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杀伤癌细胞疗效的影响。方法构建Annexin A1 siRNA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对口腔鳞癌细胞系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Annexin A1表达干预对TPF化疗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PI3K/AKT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下调Annexin A1的表达,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P27kip1的表达,口腔鳞癌细胞对TPF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促进了癌细胞的凋亡。结论Annexin A1低表达能增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对TPF的敏感性,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cyclinD1 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预后价值以及能否作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 氟尿嘧啶(TPF)诱导化疗的预测生物标志物。方法:2008年3 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56 例行TPF 诱导化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TPF 诱导化疗+ 手术+ 术后放疗)和对照组(手术+ 术后放疗)。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活检标本中cyclinD1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yclinD1 表达与行TPF 诱导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56 例患者中232 例符合cyclinD1 检测条件,其中cyclinD1 低表达者比高表达者有较高的总生存率(P =0.001)、无病生存率(P = 0.00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P = 0.004)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 = 0.001)。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患者预后无差异,cyclinD1 表达水平与患者行TPF 诱导化疗后的疗效无显著相关性,但cN2 患者中cyclinD1 高表达者可从TPF 诱导化疗在总生存率(P = 0.024)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 = 0.024)中获益。结论:cyclinD1 可作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cyclinD1 高表达的cN2 口腔鳞癌患者可从TPF 诱导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AOP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胆碱酯酶(AChE)水平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组3组,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opeptin含量.对比分析AOPP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胆碱酯酶(AChE、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Copeptin水平逐步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数倍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显著(26.43±3.65VS7.28±1.53,P<0.01).重度组有机磷中毒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轻度、中度组(P<0.05),但中度组和轻度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2±4.63VS9.56±3.27,P<0.01).血浆Copept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P< 0.01或0.05);与AChE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AOPP中毒程度的加重,血浆Copeptin含量逐渐上升,血浆Copeptin的检测可作为判断AOPP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9.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急症,本质上是血管病变,由于炎症参与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外周血EPCs在急性心肌缺血刺激下可发生一系列改变,参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文将EPCs与心肌梗死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雄激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PB-EPC,)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EGM-2MV培养7天后,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为PB-EPC.将贴壁细胞分为5组,前4组分别加入0、1、10、100nmol/L睾酮,第5组加入10 nmol/L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氟他胺干预3h后,再加10 nmol/L睾酮干预.培养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各组PB-EPC的增殖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VEGF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睾酮呈浓度依赖性促进EPC增殖,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氟他胺完全阻断睾酮对EPC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睾酮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PB-EPC的VEGF表达,氟他胺可阻断此作用.结论 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PB-EP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