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311.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MR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MR表现。结果 7例肿瘤中,位于鞍区3例,前颅窝底2例,大脑镰旁及颞部各1例。MR检查示:肿瘤在T1WI上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其中1例夹杂片状高信号,在T2WI中呈以片带状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高信号区呈囊泡状改变,其钙化部分6例在T1WI及T2WI中均为低信号影;1例在T1WI中为高信号,在T2WI中为等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增强扫描,5例瘤周呈花环状强化,2例周缘强化不明显,瘤内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所有病例边界清晰,均未见瘤周水肿及瘤内出血。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及大脑镰区,钙化多见,具有延迟强化特点,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12.
日常生活中 ,误吸入汞蒸气或吞入汞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汞中毒已有报道 ,但用水银外敷治疖肿引起中毒并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实属罕见。本文将我院近期收治的 1个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 黄某 ,男性 ,47岁 ,农民 ,2 0 0 0年 9月 2 2日 11Pm急诊入院。住院号 1971。入院 3个月前患者因为右背部疖肿 (约为2 cm× 4cm)久治不愈 ,即到某医院外科诊治。在清创引流时发现脓液中混有水银 ,追问病史 ,知此患者背部疖肿破溃 ,便寻来偏方 :将水银用麦桔吹入疖肿内 ,每日吹注 1~ 2粒如绿豆大小 ,并用胶布封闭创口 ,连续吹注约 1周 ,导致疖肿红肿…  相似文献   
31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联合手术的疗效、手术方式和适应症.方法 对28例联合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28例中1例因术后肝衰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7例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35.7%,其中胸腔积液3例,腹水3例,术后胆漏2例,脾窝积液2例.术后近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随访至2006年3月,失访10例,18例得到随访.随访中死亡9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4例,肝衰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18例中术后1年生存率88.9%,3年生存率61%,5年生存率50%.结论 联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增加,但围手术期死亡率并不增加,远期疗效满意.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14.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一项严重、灾难性的并发症,已成为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JI的治疗存在极多争议,二期翻修术已被证实有较高的感染清除率和明确的治疗效果,是PJI治疗的金标准,但治疗周期短、费用低、创伤小的一期翻修术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一期翻修术依旧开展较少,大部分关节外科医生对一期翻修术缺乏了解。一期翻修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不明确,受到区域及医生的影响较大;术前病原菌的培养及术前规划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手术操作要点在于术中感染组织的彻底清创与关节重建,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装置及营养支持有利于切口愈合,进而减少新的病原菌感染,使用药物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密切监视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白介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对一期翻修术至关重要,有效使用可以辅助手术达到控制感染的治疗目的;复杂PJI患者已不再是一期翻修术的绝对禁忌,在彻底清创、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对此类患者行一期翻修术也能获得不亚于二期翻修的感染控制率;一期翻修术失败因素是感染复发或其他病原菌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31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检测在评估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孕早期凝血功能及指导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湘潭市中心医院生殖遗传中心和妇产科行抗凝治疗的孕早期RS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凝指导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导组,64例)和TEG联合组(TEG联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导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TEG联合组患者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85.94%vs. 64.06%,P<0.05),而早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0.91%vs. 29.2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EG检测R值与常规检测PT、APTT正相关;K值与APTT正相关,与FIB负相关;Angle值与APTT负相关,与FIB正相关;MA值与FIB、PLT正相关,与APTT、TT负相关;CI值与APTT负相关,与FIB正相关;上述相关性的r值水平为0.250~0.442(P<0.05)。一致性分析仅显示TEG检测R值与PT以及MA值与PLT间存...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探讨Aβ40、Aβ42、Aβ42Arc对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果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Aβ40、Aβ42、Aβ42Arc转基因AD果蝇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将果蝇分为4组,分别是野生果蝇对照组、Aβ40组、Aβ42组、Aβ42 Arc组.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和平均寿命.结果 在巴甫洛夫嗅觉相关短期记忆测试、攀爬能力试验、平均寿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3组转基因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平均寿命均明显降低.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会导致AD转基因果蝇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肝胆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接收的同一年级共6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传统授课(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组,对比PBL组和LBL组的培训效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PBL组学生在培训期间笔试成绩[(90.3±4.5)分 vs. (85.2±7.1)分,P<0.05]、技能操作成绩[(92.3±4.9)分 vs. (86.3±7.9)分,P<0.05],以及学生所表现出的科研能力、临床能力、组织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85.0±7.5)分 vs. (73.0±9.1)分,P<0.05]均较LBL组明显提高,总评成绩也较LBL组更高[(90.2±3.2)分 vs. (83.3±3.9)分,P<0.05]。同时,PBL组学生的满意度较LBL组更高(83.3% vs. 56.7%)。结论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应用PBL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18.
目的:介绍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展的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经验。方法:详细介绍培训课程的具体流程,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共有15位学员完成了第一阶段培训(操作台模拟训练),14位(93.3%)完成了第二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组织吻合模拟训练),累计完成196例组织吻合模拟训练。结果:吻合模拟训练的表面效度likert量表平均分分别为:PJ(胰空肠吻合)15/20,GJ(胃空肠吻合)15/20和HJ(胆空肠吻合)17/20。在PJ和GJ模拟训练中,与金标准相比,失误率和OSATS得分均明显改善(P>0.05),操作用时无明显减少(P<0.05),在HJ模拟培训中,失误率、OSATS得分和操作用时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但将学员重复进行的吻合训练结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线性回归和二次拟合模型分析显示,学员培训后的所有模拟操作均较首次表现的更好。结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开展的培训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器人外科发展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19.
近年来, 许多研究发现阴道微生物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息息相关。但是, 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存在培养周期长、大多数微生物无法培养的缺陷, 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培养技术的局限性, 以高通量、耗时短、能鉴定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基因功能等特点逐渐应用于阴道微生物研究, 并为阐明阴道微生物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预防、筛查和诊断女性常见生殖道疾病中的应用, 同时讨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