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575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2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难以完全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广泛应用,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8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27例,发生率9.6%,与文献^[1]报道相似。现对发生并发症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2.
朱文刚  吴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15-115
目的探讨使用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19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且早期使用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病情稳定后结合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术后骨折完全愈合,疗效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2%。结论外固定架早期可固定骨折及骨折复位,控制损伤加重;病情稳定后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稳定性强,适用于损伤较重的胫骨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113.
李艳红  盛敏杰  吴强  庄槿 《上海医药》2008,29(3):136-139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单盲筛选出白内障病人121例(121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眼液,对照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以及用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房水闪辉差异显著,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部分手术创伤小、炎症反应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患者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性特征,探讨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用长片段PCR扩增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线粒体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其控制区D-loop区微卫星位点(C)n序列和(CA)n序列,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PCR产物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分析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互关系.[结果] 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tMSI检出率为32.6%(15/46),其中13例于D-loop区(C)n序列检出MSI,5例于D-loop区(CA)m序列检出MSI,于(C)n和(CA)n序列同时检出者3例m正常组织中未检出mtMSI,mtMSI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 线粒体DNA D-loopK(C)n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在食管鳞癌中是存在的,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随着对起搏电极导线植入系统和技术的不断开发更新、成熟,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本文报告近期我院10例使用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近期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分别为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  相似文献   
116.
李艳红  盛敏杰  吴强  庄槿 《眼科研究》2007,25(12):975-977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筛选出白内障患者121例(121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于术后第1d、用药后第3、7、14d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房水闪辉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手术创伤小,反应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患者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17.
俞××女77岁因右眼睑反复红肿伴间歇性头痛5个月加重2天入院。入院时Vod0.2Vos0.25。右眼睑皮肤肿胀发红,眼球轴性突出、外展受限,球结膜螺旋状紫红色血管纡曲扩张,角膜透明,瞳孔扩大,直径4.5mm,直接对光反应迟钝,眼底视盘界清色正常,静脉无怒张,无出血。未闻及眼部血管杂音。眼压:右眼22mmHg,左眼12mmHg。眼眶CT示右眼上静脉高度扩张,眼外肌均匀增粗。DSA示右侧海绵窦区小硬膜动静脉瘘。病人因个人原因未进行瘘口栓塞治疗,自行右眼局部冷敷2个月后眼睑肿胀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8.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近年才用的一种新途径,多应于择期PCR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R中应用较少,我们严格选择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R,并对其可行性、器材选择、技术操作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今后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模型基础。方法:将24只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2只。将模型组小鼠于生后第7d置于750mL/L氧浓度环境,生后第12d返回正常空气中;正常组小鼠始终置于正常空气环境喂养。至小鼠生后第17d进行心脏荧光素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以及眼球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脏荧光素灌注造影结果显示视网膜中央区域呈无灌注缺血,另外视网膜血管有迂曲扩张、荧光渗漏等异常表现。眼球连续切片发现模型组小鼠突出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48.65±6.24个/片/眼,而正常组小鼠平均为0.38±0.21个/片/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诱导的视网膜缺血模型可成功诱导小鼠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可作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beta,C/EBP β)在矽肺建模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矽肺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BP β在30例染尘后不同阶段矽肺大鼠和10例正常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对C/EBP β阳性细胞的类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C/EBP β主要表达于肺脏的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染尘后1—2周明显可见C/EBP β的核移位,C/EBP β在矽肺大鼠肺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肺脏组织明显增强,且在染尘后36—64d的大鼠中其表达程度比在1—29d的大鼠中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EBP β在矽肺大鼠肺脏组织内的多种炎性细胞中明显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早期反应的程度,提示C/EBP β在矽结节产生和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启动作用,其在早期矽肺大鼠肺脏组织上皮细胞中强阳性表达,提示上皮组织可能也是第一道抵御矽肺形成的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