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各项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 82例(142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患儿分为2组:A组为眼轴22.01~24.00mm者,共97只眼;B组为眼轴24.01~29.00mm者,共45只眼。18例(36只眼)正常儿童为C组即对照组。对3组行视网膜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1)弱视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并且随着眼轴的增长,弱视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P<0.05。(2)B组弱视眼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及上方、下方、鼻侧RNFL厚度均较C组薄,P<0.05;B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及A组各相应部位均与C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B组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较A组薄,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甲钴胺治疗大龄儿童弱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8~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屈光矫正和遮盖治疗,药物组采用屈光矫正、遮盖和甲钴胺治疗。定期随访半年。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药物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的P-VEP对比,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药物组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后两组间P-VEP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钴胺辅助治疗大龄弱视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刘春民 《眼科研究》1998,16(1):71-73
近年来,对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研究已取得进展。目前虽不能确切阐明角膜碱烧伤免疫反应的机理,但也揭示了角膜局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参与情况,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角膜碱烧伤后角膜蛋白变性及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同样,角膜中抗原递呈细胞的增多、MHC—Ⅱ类抗原的显著表达,为免疫反应的启动及进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免疫抑制措施的疗效,为更好地阐明免疫参与机制提供了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4.
采用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了57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钟摆型及半数以上跳型及半数以上跳动眼震可造成立体视觉的严重损害;立体视觉随视力,特别是近视力的优劣而呈正比例变化。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58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了该病的临床主要特征,认为弱视、侧视及斜视是其主要合并症,并提出了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告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法(脉定50ms,间歇2000ms,电流强度3~10mA)治疗20例眼外肌麻痹患者,治愈率达90%,说明电刺激结合药物治疗眼外肌为一种有效方法。并就其方法及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减少护理病案质量缺陷 ,搞好护理病案管理工作。方法 :抽查 2 5 1份出院护理病案 ,找出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采取针对性措施。结果 :护理病案质量缺陷与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结论 :对护理病案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是搞好护理病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初中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据。
  方法: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小学学生(6737名)和3所中学初中学生(1925名)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视力、眼前节、眼底、眼位和屈光状态检查。运用卡方检验分析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近视率进行比较。
  结果:深圳市5~16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7.0%,其中女性、高度近视家族史,连续看近时间过长和户外活动时间过短为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8662例学生中正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和近视的检出率分别为15.1%、11.3%、11.0%、62.6%。随着年级增长,正视、远视、散光的检出率逐渐减小,近视检出率逐渐增多。其中小学6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近视增长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每相邻两个年级近视增长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45.018, P<0.05);男生近视检出率为61.0%,女生的近视检出率为65.5%,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7.180,P<0.05)。
  结论:深圳市5~16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是主要原因。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逐渐上升,且发展越来越快,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药名书写的规范统一对于治病救人的医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早就刊载 清代顾铭照写的一篇题为"书方宜人共识说"的医话.文章说他"尝见一医方开小草,世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 中医中药中外健康文摘 2010年9月第7卷第26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细小者.  相似文献   
40.
对角膜碱烧伤一些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眼化学烧伤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按文献的统计,它在外伤中的发生率为15.5%〔1〕,碱性烧伤比酸性烧伤较为常见〔2〕,因此对它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内容,有的是治疗进展,有的是意见不一的治疗方法,仅就我们的体会和经验提出来和同道们一齐探讨。1.组织间隙冲洗当碱性物质进入眼内,在急救治疗时,重中之重是充分冲洗结膜囊内的有害物质。但是碱性物质很快渗入细胞间隙,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改变,引起蛋白变性和溶解,为了最大限度的除去化学物质,1994年Cherednichenko等〔3〕利用硅胶(Silicagel)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