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焦视网膜电图是国际上近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优于全视野和局部视网膜电图的新颖电生理记录技术,它将kemel分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电生理信号记录中,较传统视网膜电图更为精细,分辨率更高.本文就多焦视网膜电图起源、记录原理和方法、波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并提出了多焦视网膜电图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慢性骨髓炎作为常见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内固定失败、死骨和窦道形成、长期排脓、甚至最终恶变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骨髓炎的治疗手段由过去的清创术转为现在的清创+Masquelet骨重建术或截骨+Ilizarov骨搬运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但缺点是手术次数多、疗程长、手术创伤和风险增加,暨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慢性骨髓炎根治困难的原因包括自体免疫水平紊乱(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局部血供差、耐药细菌出现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等因素,其中细菌生物膜作为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存在形式对慢性骨髓炎的影响显著,包括屏障抗生素、抵抗免疫清除、提高细菌耐受性、播散细菌和促进细菌间信号沟通,针对其中的关键因子和通路为靶点进行研究和干预是骨髓炎研究和治疗的热点和趋势。现对研究生物膜与慢性骨髓炎的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便于了解生物膜对慢性骨髓炎的影响机制和相关靶点,为慢性骨髓炎的防治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杨蕾  严良  丁琦  陆豪 《眼科研究》2003,21(2):198-200
目的 检测正常人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 (m PERG)特征。方法  2 0只正常眼 ,罗兰视觉电生理仪行m PERG检查 ,重复测试 5次。记录波形成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1、N1波 :第 1至 5环间的振幅密度值逐渐下降(P <0 0 1)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颞侧视网膜的峰时较鼻侧延长峰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个象限间的振幅密度值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上下半部视网膜的振幅密度值和峰时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N1波峰时 :颞上较鼻上、鼻下象限 ,颞下较鼻上、鼻下象限延长 (P <0 0 1)。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定位、定量地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 ,为临床提供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54.
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核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良  陆豪  杨蕾  丁琦 《眼科》2003,12(6):339-342
目的 :观察正常眼后极部视网膜 (感光细胞 )功能。方法 :应用RETIscan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 (短M序列 )对2 4例 (32只眼 ) 10~ 30岁、4 0~ 6 0岁正常人眼后极部约 30°范围内视网膜行 6 1个刺激阵列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elec troretinogram ,mfERG)一阶核反应 (firstorderkernel,FOK)测定 ,分别比较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排列的 1~ 5环FOKP1、N1波峰时和振幅密度值 ,以及黄斑鼻颞侧 ,后极部四个象限视网膜 ,后极部视网膜上、下半侧P1、N1波峰时和振幅密度值。结果 :随离心度增加 ,FOK反应P1、N1波有振幅密度值逐渐降低、峰时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延长的特征 ;10~ 30岁年龄组正常眼P1、N1波振幅密度值较 4 0~ 6 0岁年龄组大 ,峰时短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各组的四个象限间和后极部视网膜上下半的P1波振幅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0~ 30岁年龄组正常眼黄斑鼻颞侧P1波振幅密度值鼻侧大于颞侧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 4 0~ 6 0岁年龄组黄斑鼻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mfERG一阶核反应与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相对应。FOK振幅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说明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逐渐减退 ,FOK最短峰时的出现可能与有功能锥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局部滴用贝复舒滴眼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7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创面有浸润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9眼局部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78眼加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膜上皮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78眼中角膜上皮愈时时间<24小时46眼,24-48小时22眼,>48小时10眼;对照组69眼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24小时10眼,24-48小时28眼,>48小时31眼。两组比较,治疗组角膜皮皮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X^2检验,t=32.843,P<0.01)。结论:贝复舒滴眼液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能刺激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移行并加速角膜上皮增生,可促进角膜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浸润面的愈合中对角膜上皮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6.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单眼性弱视视网膜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技术,可同时分别记录分析视网膜的线性成分(一阶kernel反应)和非线性成分(二阶kernel反应),从而可以了解弱视患者视网膜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功能及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对9例单眼性弱视,均先行远、近视力检查,扩瞳检影,检查眼底、同视机检查,按1987年全国斜弱视学组标准确诊。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用M系列刺激,检查以黄斑中心凹的5个环61个六边形的一阶kernal反应(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OK)。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2)一阶kernel和二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峰潜时与对侧眼无差异。(3)二阶kernel反应的第一环的振幅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侧眼。(4)二阶kernel反应的2-5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结论: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无异常改变,不存在损害;弱视眼黄斑部可能存在视网膜内层及x型神经节细胞的损害;弱视眼视经信息的传递在视网膜层无延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0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1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密度检查,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骨质疏松四项标志物即血清250HD、PTH、血清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结果正常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量正常患者血清250HD显著高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血清PINP、PTH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0HD与腰椎1-4、全髓关节及股骨颈骨密度值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250HD明显下降,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PTH水平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明显上升,但其与骨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CTRL)者间的抗体轮廓差异.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将44例POAG患者与48例CTRL者的血清分别加入到含有预洗Dyna珠-G蛋白的反应管中,以捕获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形成的IgG-G蛋白复合体用来捕获目标抗原(匀质化牛视网膜组织).经洗提后获得的抗原蛋白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采用Proteomic software project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质谱数据连同受检者年龄和性别等参数,自动进行t检验和初步多变量判别分析;随后采用Statistica version 8.0统计学软件,进行包括抗原蛋白质谱数据、蛋白质芯片类型和激光解吸附-电离能量等的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 CTRL组的平均质谱强度为4244.427±4721.115,POAG组为4049.864±4083.8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1);在POAG患者中,出现了部分高调节免疫反应,但主要表现为低调节免疫反应.结论 在POAG患者与CTRL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抗体轮廓差异,在POAG组中出现的低调节免疫反应表明部分患者可能与"异常免疫"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25-630)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应用蓝光视网膜电流图 (蓝光 F- ERG)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方法 术前采用暗适应蓝、白光 (比标准闪光衰减 2 .5 log单位的低强度光 )视网膜电流图分别检查拟行白内障手术眼 ,将术后 3月最佳矫正视力、周边 (黄斑中心凹 10°以外 )视网膜状况与术前两种 F- ERG b波振幅分别作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蓝光 F- ERGb波振幅与白内障术后 3月最佳矫正视力轻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 r =0 .2 6 76 ,F =4.86 ,P =0 .0 32 3) ,蓝光 F- ERGb波振幅与白内障术后周边视网膜状况呈高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τ =0 .2 439,x2 =12 .6 5 47,P <0 .0 0 0 1) ,其相关性大于白光 F- ERG(相关系数τ =0 .16 0 0 ,x2 =4.7717,0 .0 1

相似文献   

60.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诊断技术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方法采用标准暗适应红光视网膜电流图(红光F-ERG)分别检查拟行白内障手术眼与正常同龄对照(无白内障)组,比较两者的暗适应红光ERGx波检出率、x波振幅,并将白内障组患眼x波与其术后一月获得的最佳中心视力作比较.结果白内障组与对照组比较,x波检出率分别为79.62%和81.63%,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5),但术前振幅(125.36±38.85μv)明显小于对照组(160.98±23.74μv)(P<0.01);术前检出x波者其振幅(125.36±38.8μv)及术后视力(0.85±0.22)明显大于检出单峰b波者(73.51±38.78μv,0.28±0.20)(P<0.01)结论红光ERG能较客观地评价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部(视锥细胞)功能,x波的测定是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