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仇广翠  孙明忠  邵良荣  金浩  陆强 《检验医学》2015,(2):160-162,166
目的了解江苏盐城地区三级医疗机构环境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仪对627例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从627例标本中共检出21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3.97%。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分布以内科病房最高为66.67%,其次为妇产科病房及治疗室分别为43.84%、43.08%;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96.70%和99.73%;产ESBLs菌株占34.27%(73/213)。结论医院环境中肺炎克雷伯菌污染较重,耐药率高,耐药谱广。应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加强监测,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NICU行机械通气的41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VAP感染发生比例及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0例机械通气患儿共发生VAP 50例,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儿29例,VAP发病率为12.20%(50/410);VAP病原学检查结果 显示,革兰阳性菌占74.00%(37/50),革兰阴性菌占24.00%(12/50),真菌占2.00%(1/50);2011年行机械通气183例,发生VAP 12例,感染率6.56%(12/183),2012年行机械通气227例,发生VAP 38例,感染率16.74%(38/227),2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2年NICU机械通气患儿VAP的发生有增加趋势,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或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的最小有效剂量.同时比较ATP和腺苷的剂量相关性.方法:窦性心律下,42例患者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ATP和腺苷,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相邻2个心搏之间,PR间期时限增加或者减少≥50 mS,出现1个以上的房室结回波)或者出现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ATP的起始剂量为10 mg,递增量为5 mg;腺苷的起始剂量为6 mg,递增量为3 mg.42例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n=22)为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为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n=20)为非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在试验组中静脉注射ATP或腺苷,20例患者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对照组中2例出现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该试验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0%.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最小剂量为10 mg,最大剂量为20 mg,平均有效剂量为(15.00±4.29)mg.腺苷的最小剂量为6 mg,最大剂量为18 mg,平均有效剂量为(9.75±3.62)mg.诱发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时ATP和腺苷剂量呈显著相关性,但ATP和腺苷剂量与年龄体重没有相关性.结论:在窦性心律时外周静脉注射ATP和腺苷可以鉴别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本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小剂量递增法来鉴别这种现象.并发现ATP和腺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茶色素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茶色素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45例高因症患者口服茶色素125mg/次,每日3次,疗程1个月,自身对照。茶色素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有效率为66.7%。降低甘油三脂的总有效率为61.1%,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有效率为60.0%,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脂白胆因醇的有效率为72.2%。血液 变学变化提示茶色素具有凝,促纤溶,防止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等多种药得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 (IL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 ,探讨RFCA手术成功的心电图观察指标。方法 :分析 2 0例ILVT患者RFCA术前和术后 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变化 ,并随访 3个月。结果 :2 0例ILVT患者的消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 19例呈左后分支起源的患者Ⅱ、Ⅲ、aVF导联新出现 q波 ,R波电压较前增高 ,Ⅰ、aVL导联的S波加深 ;QRS波群电压增加 ,心电轴度数不同程度增加 ;1例呈左前分支起源的患者术后Ⅱ、Ⅲ、aVF导联S波加深 ,aVL导联R波增高伴有电轴左偏。 2 0例患者术前、术后QT间期 ,QTd和QTc间期、QTc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随访 3个月 ,以上体表心电图未见进一步改变。结论 :体表心电图新出现左侧分支阻滞图形可作为ILVT患者成功RFCA的重要观察指标 ,术中标测最早肯浦野 (P)电位比最早心室激动点处消融更有效 ,术中体表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电压幅值的改变 ,可作为消融成功的指征。ILVT经RFCA后不会影响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77.
78.
Objectives: The effect of low dose of cyclophosphamide (CP) protecting cardiac fun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as studied on rats. The premise is that CP inhibits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 thereby limits I/R injury and improves myocardial function. Methods: Open chest rats were submitted to 30min of ischemia followed by 3h, 12h or 24h of reperfusion.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I/R group and CP group, and each group included 3 time-point subgroups (3h, 12h and 24h; n=8 for each subgroup). A total of 750mg/m(2) cyclophosphamide was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rated in CP group and saline was given to I/R group. A polyethylene tube was inserted into the left ventricular cavity to detect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 and +/-dp/dt(max).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hearts were harvested for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infarct size determin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I/R group, rats treated with low dose CP showed a significant recovery in myocardial function with improved LVSP (88+/-11 vs 69+/-11mmHg of 3h; 92+/-11 vs 64+/-14 mmHg of 12h; 90+/-11 vs 64+/-14mmHg of 24h; p<0.01 respectively). The +/-dp/dt(max) also had the similar trends. The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was reduced in CP group compared to that in I/R group; the infiltration of polymorph nuclear leukocytes (PMNs) in myocardium was decreased in CP group. The 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score was also attenuated.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ow dose CP rescues cardiac fun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alleviating histopathological damage in rat myocardium.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大鼠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0):常规潮气量通气组(TV组,潮气量8 m L/kg)、大潮气量通气组(HV组,潮气量40 m L/kg)、大潮气量通气+参麦注射液组(HS组)。HS组于机械通气前30min通过尾静脉注射10 m L/kg参麦注射液。机械通气4 h后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留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算大鼠肺湿干重比(W/D值)和肺泡通透性指数(PPI),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测定肺组织匀浆Na+-K+-ATP酶活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TV组相比,机械通气4 h后HV组Pa O2下降,W/D值和PPI升高,BALF中TNF-α、IL-1β及IL-10浓度增加,TNF-α/IL-10比值升高,Na+-K+-ATP酶活性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与HV组相比,HS组Pa O2升高,W/D值、PPI及TNF-α/IL-10比值降低,TNF-α及IL-1β浓度降低,IL-10浓度、Na+-K+-ATP酶活性增高(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肺水代谢,从而减轻VILI。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降低VAP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VAP发病率为36.46%,新生儿VAP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多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等有明显关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多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是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是新生儿VAP的保护因素。采用对应措施和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新生儿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