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67篇
  免费   13598篇
  国内免费   9025篇
耳鼻咽喉   1014篇
儿科学   1842篇
妇产科学   1419篇
基础医学   12398篇
口腔科学   2567篇
临床医学   18585篇
内科学   15579篇
皮肤病学   1626篇
神经病学   4693篇
特种医学   45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0220篇
综合类   29183篇
现状与发展   40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2252篇
眼科学   3614篇
药学   15314篇
  231篇
中国医学   10689篇
肿瘤学   8507篇
  2024年   320篇
  2023年   1915篇
  2022年   3940篇
  2021年   6453篇
  2020年   5302篇
  2019年   3960篇
  2018年   4018篇
  2017年   4506篇
  2016年   3758篇
  2015年   6301篇
  2014年   7739篇
  2013年   7959篇
  2012年   11915篇
  2011年   12581篇
  2010年   9681篇
  2009年   8047篇
  2008年   8830篇
  2007年   8516篇
  2006年   7513篇
  2005年   6665篇
  2004年   4439篇
  2003年   4097篇
  2002年   3339篇
  2001年   2609篇
  2000年   2188篇
  1999年   1675篇
  1998年   968篇
  1997年   1001篇
  1996年   755篇
  1995年   636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991.
我们对最新发展的阻抗成像方法--核磁共振电阻抗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MREIT)技术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详述了MREIT技术基本理论和目前MREIT算法的发展状况,并就MREIT的发展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培养的伸长细胞(Tanycytes,TA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As标记后,移植入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实验大鼠共分5组:A.单纯TAs细胞移植组,B.TAs细胞加壳聚糖载体移植组,C.壳聚糖载体移植组,D.单纯损伤组,E.假手术组。移植后通过BBB评分法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且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损伤脊髓的修复情况,以及观察大鼠脑区神经元存活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s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局部结构的修复和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移植组可在脑皮质观察到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对照组皮质感觉运动区和红核神经元密度小于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TAs移植可促进损伤脊髓轴突的再生、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在《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收载品种中采用HPLC方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时,所采集的HPLC图谱中,出现的马来酸峰与氯苯那敏峰保留位置如何确定的问题。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C18(4.6mm×150mm,5μm),江苏淮阴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庚烷磺酸钠溶液(冰醋酸调pH值至3.3)-甲醇-乙腈(25:30:18);检测波长262nm。结果:在本文收集的试验条件下所采集的色谱图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照品均出现了前后两个峰,马来酸峰与氯苯那敏峰保留位置可能在不同的色谱条件下有明显变化。结论:色谱图中马来酸峰与氯苯那敏峰保留位置应加以确定,以防止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照品纯度产生疑虑。  相似文献   
994.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确定学习障碍儿童的标准,先确定学习障碍儿童,然后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学习障碍儿童进一步分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组(23人)、言语型学习障碍组(28人),然后按1:1比例选取对照组(51人).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和清晰两种情况,对三组儿童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 ①清晰权威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编码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2.35±1.15)vs.(3.25±1.27),P<0.01];对人物意图的判断,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选择"恶意"的比率(65%)高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29%)(P<0.05);在工具效能感上,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选择有效的比率(74%)高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36%)(P<0.05).②非言语型学习障儿童在每个情景故事下的总反应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模糊同伴加入情景:(1.17±0.49)vs.(1.09±0.86).P<0.01;清晰同伴加入情景:(1.09±0.28)vs.(1.69±0.96),P<0.01;模糊同伴激惹情景:(1.09±0.41)V8.(1.49±0.78),P<0.05;清晰同伴激惹情景:(1.17±0.49)vs.(1.65±0.95),P<0.05:模糊权威情景:(0.96±0.36)vs.(1.37±0.72),P<0.01;清晰权威情景:(1.00±0.30)vs.(1.37±0.59),P<0.01].结论: ①清晰权威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编码精确性不如对照组儿童;对他人意图的判断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倾向于敌意归因;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工具效能感高.②在每个情景下,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比对照组儿童生成策略少,反应不灵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CD4^ /CD8^ T细胞4种神经营养素受体基因的转录。方法 应用尼龙手法分离出T细胞,磁式细胞分离法(MACS)分离CD4^ /CD8^ T细胞亚群,再以RT-PCR法研究4种神经营养素受体在两种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结果 未经刺激的CD4^ /CD8^ T细胞亚群不表达任何神经营养素受体。经PHA或PPD刺激后,CD4^ /CD8^ T细胞亚群表达trkA,CD8^ T细胞亚群表达trkC;而在各种状态下的T细胞上均未见表达trkB及p75^NGFR。结论神经营养素受体在两种T细胞亚群中有不同的表达格局,提示不同T细胞亚群受神经营养素调节的模式可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6.
评价新型的双极和三极导管自动心室除颤系统电除颤对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动物麻醉后,在X光机指导下,分别在10只犬心脏内装置双极导管自动除颤系统(组Ⅰ);在10只猪心脏内装置三极导管自动除颤系统(组Ⅱ);并行电除颤试验。使用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电除颤前后记录二维、M型和多谱勒超声图像。组I动物接受4次电除颤,电量为64J;组Ⅱ接受平均8次电除颤,电量为210J。结果显示:左室收缩面积分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和二尖瓣血流E波与A波速度比值以及时间-流速积分比值等反映左室舒缩功能的指标在两组动物除颤后均无显著改变。研究表明:两种经静脉导管自动心室除颤系统中反复低能量心内膜电除颤对左室舒缩功能无明显损伤作用;研究结果为经静脉多极导管自动心室除颤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和电生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构建由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控制报道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重组表达质粒CMVE-pCEA-IRES-EGFP.了解CEA启动子靶向驱动的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效率.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CMVE-pCEA-IRES-EGFP,以PCR,DNA测序及酶切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CMVE-pCEA-IRES-EGFP体外分别转染A549细胞(CEA阳性)和16HBE(CEA阴性)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分析基因表达的靶向性.结果 CMVE-pCEA-IRES-EGFP分别用VSP Ⅰ,VSP Ⅰ/Nhe Ⅰ酶切后电泳分别出现大小约405 bp,372 bp和4110 bp的片断,与预计各片断大小相符.以CMVE-pCEA-IRES-EGFP为模板PCR扩增得到CMV和CEA片段,分别连于T载体(pMD18-T)并测序,结果正确.嵌合启动子CMVE-pCEA能特异地驱动下游报告基因在CEA阳性肺癌细胞株绿色荧光表达阳性,而CEA阴性细胞株16HBE表达阴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嵌合启动子CMVE-pCEA驱动的CMVE-pCEA-IRES-EGFP重组质粒,并能在转染的CEA阳性细胞株中表达,为靶向启动双基因表达载体构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P-选择素(P-selectin)基因启动子区C-2123G、T-1817C多态性在中国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200名健康者P-selectin基因启动子区C-2123G、T-1817C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中国湖北地区健康人群P-selectin C-2123G基因各基因型频率:CC型8.0%,CG型40.5%,GG型51.5%;C,G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2%,71.8%,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和英国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selectin C-2123G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1).P-selectin T-1817C基因各基因型频率:TT型65.5%,TC型28.5%,CC型6.0%;T,C各等位频率分别为79.75%,20.25%,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英国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selectin T-2123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selectin启动子区C-2123G、T-1817C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在同种族男女间无差异,在各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9.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增殖状态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并分别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淋巴管和血管增殖活性,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51.2±25.5)及较正常结直肠组织(29.4±9.0)和肿瘤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1),并且其淋巴管内皮Ki67指数(0.23±0.17)也较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5)。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 can cause serious zoonotic disease, thereby threatening the poultry industry and human health. An efficient and rapid detection approach is crucia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avian influenza. In this study, a novel protein microarray was developed. Haemagglutinin proteins of H5 and H7 subtypes and nucleoprotein (NP) were purified and spotted onto the initiator-integr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 as antigens.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inhibition effect were screened and utilized for the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three avian influenza antibodies in different species. In the protein microarray, the cut-off values were 40%, 50% and 30% inhibition for H5 antibody detection; 50%, 50% and 20% for NP antibody detection; 40%, 50% and 40% for H7 antibody detection in chicken, peacock and duck sera, respectively. The 95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microarray, an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AIV antibody tes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r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 test. NP antibody detection in the microarray showed 100% (55/55) agreement ratio in chicken using ELISA. Compared with HI, H5 antibody detection in the microarray showed 100% (95/95) agreement ratio in chicken, peacock and duck, whilst those of H7 displayed 98.18% (54/55) agreement in chicken, 100% (20/20) in peacock and 90% (18/20) in duck. In conclusion, this novel protein microarray is a high-throughput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IV antibodies and simultaneous distin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H5 and H7 subtypes.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serological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AIV.

RESEARCH HIGHLIGHTS
  • A novel protein microarray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 The microarray can detect AIV antibodies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H5 and H7 subtypes.

  • The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path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