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12篇
  免费   17289篇
  国内免费   11953篇
耳鼻咽喉   1528篇
儿科学   2404篇
妇产科学   1397篇
基础医学   15696篇
口腔科学   3275篇
临床医学   22837篇
内科学   19537篇
皮肤病学   1624篇
神经病学   7070篇
特种医学   65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5895篇
综合类   38551篇
现状与发展   48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15479篇
眼科学   3900篇
药学   19018篇
  243篇
中国医学   14146篇
肿瘤学   11576篇
  2024年   497篇
  2023年   2359篇
  2022年   5344篇
  2021年   8318篇
  2020年   6612篇
  2019年   4688篇
  2018年   5023篇
  2017年   5148篇
  2016年   4558篇
  2015年   7476篇
  2014年   9411篇
  2013年   9879篇
  2012年   14215篇
  2011年   15901篇
  2010年   12096篇
  2009年   10371篇
  2008年   11565篇
  2007年   11253篇
  2006年   10713篇
  2005年   9240篇
  2004年   6130篇
  2003年   5330篇
  2002年   4246篇
  2001年   3792篇
  2000年   3505篇
  1999年   2672篇
  1998年   1575篇
  1997年   1451篇
  1996年   1210篇
  1995年   1090篇
  1994年   919篇
  1993年   579篇
  1992年   628篇
  1991年   546篇
  1990年   500篇
  1989年   445篇
  1988年   366篇
  1987年   319篇
  1986年   251篇
  1985年   203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5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从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黏附亚株(Mh)和低黏附亚株(ML)。应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 1mRNA与蛋白在Mo、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测定Mo、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胃癌MKN-45细胞高黏附亚株(MH)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均较MKN-45细胞(Mo)及其低黏附亚株(Mo为强(P〈0.05),但Mo与ML细胞间无差异(P〉0.05)。Tiam 1mRNA和蛋白在MH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o和ML细胞中的表达为强(P〈0.05),但在Mo与ML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iam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92.
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处理要点。方法依据是否存在胆道梗阻和胰腺炎病变严重度将273例胆石性胰腺炎分为四个临床类型,分别对各类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梗阻性重型10例,早期手术8例,全部治愈;传统保守治疗2例,其中1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梗阻性轻型70例,早期手术57例,ERCP+EST 4例,传统保守治疗9例,全组无死亡。(3)非梗阻性重型共47例,13例采用早期手术,4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例死于后期感染并发症,12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病情较重,3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4)非梗阻性轻型146例,早期手术55例,后期手术8例,ERCP+EST 3例,内科保守80例,全组无病死。结论(1)梗阻性重型患者应采用早期手术治疗。(2)梗阻性轻型患者可采用早期手术或EST解除胆道梗阻以防止胰腺炎加重。(3)推荐应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非梗阻性重型患者,适当地联合手术有助于疗效的提高。(4)保守治疗成功者应适时地手术解决胆石症以防止胰腺炎复发。(5)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各临床类型之间的转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3.
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抗菌药物MIC,接合试验、酶切克隆筛选及鸟枪法测序对编码基因IMI-3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阳性克隆菌E.coli pT103有5个开放读码框(ORF).在编码基因IMI-3的两侧各有一相同的插入序列,氨基酸序列与IS903有71%的同源性.鸟枪法测序显示IMI-3与染色体介导的IMI-有99%的同源性.结论IMI-3编码基因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IMI-1经点突变通过转座酶Tn903转移至可接合性质粒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 L-精氨酸 (L- arginine)对体外循环 (CPB)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术前将 5 1例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L-精氨酸组 (n=2 5 ) ,术中给予 30 0 mg/kgL -精氨酸治疗 ;对照组 (n=2 6 ) ,术中给予等量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于术前、CPB后 2 h、4 h、8h、2 4 h和 4 8h采取动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 10 (IL- 10 )的浓度。 结果 两组 TNF-α、IL - 1β和 IL - 10水平于 CPB后均升高 (P<0 .0 5 ) ,TNF-α和 IL - 1β于 CPB后 4 8h恢复至基础值 ;L-精氨酸组 CPB后 4 h、8h、2 4 h TNF- α和 IL- 1β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IL- 10水平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L-精氨酸可以降低 CPB后 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 ,具有抑制 CPB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家属的需求状况。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5名患者家属。分别在患者入CU24h内和72h后采用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1)进行调查。结果 ICU患者家属72h后在接近患者需求、信息需求、情感及物质支持需求、舒适需求方面得分低于24h内的评分,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在保证患者安全方面的需求有升高趋势,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患者入院初期,其家属处于极度应激状态,对各项需求都较高。72h后,随着应激水平的下降,其需求也相应有所降低,但保证患者安全的需求没有下降。提示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八院初期,高度重视、满足家属的各种需求,以帮助其渡过急性应激期;同时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满足家属对患者安全和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6.
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力学评价指标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力学评价指标.方法 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2980, TA Instruments, New Castle, Delaware, USA) 比较研究不同低温保存方案下动脉蠕变行为与新鲜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低温保存动脉相对新鲜对照组而言,其粘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1.5, 5, 10℃/min),其粘弹性损失趋于增加,即1.5℃/min 为本研究中最佳降温速率.结论 粘弹性力学性能是低温保存动脉的潜在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餐引流术后的白内障患眼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入路,操作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避开功能性滤过泡,选择角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瞳孔麻痹性散大时,做一个完美的直径约5mm的连续环形撕囊以补偿之;恰当处理虹膜后粘连后,在病理性小瞳孔下完成超声乳化手术;眼压失控者行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结果:无后囊破裂,人工晶体全部囊袋内植入,术后1周视力≥0.5者20只眼(64.5%),0.1-0.4者8只眼(25.8%),<0.1者3只眼(9.7%)。随访1-16个月,眼压均在20.55mmHg以下。结论:体外流术后的白内障患眼,超声乳化手术因其切口小,并发症少,不破坏功能性滤过泡,不损伤瞳孔,是目前各种手术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8.
化痰方、肝脾方抗大鼠脂肪肝模型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和比较化痰方、肝脾方抗大鼠脂肪肝模型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脂饮食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致大鼠脂肪肝模型 ,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肝功能 (ALT、AST)、血甘油三酯 (TG)、肝匀浆TG、游离脂肪酸 (FFA)、丙二醛 (MDA)的含量。并与正常组、东宝肝泰组对照。结果 :三个用药组的血清ALT、AST及肝匀浆FFA、TG、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并显示抗脂肪肝的作用强弱依次为 :肝脾组优于化痰组优于东宝组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化痰祛浊、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9.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就是医院管理者在医院工作管理过程中,从维护病人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出发,将以为服务对象服务,满足服务对象合理医疗保健需求作为医院各项工作的中心,把服务对象至上、一切为了病人和服务对象的医院管理道德要求落实到各项管理措施之中。  相似文献   
1000.
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灌注液对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术中应用BSS或BSSPlus的糖尿病玻璃体切割手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无囊膜组中应用BSSPlus的玻切手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应用BSS的手术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有囊膜组中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囊膜不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玻切手术中使用BSSPlus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