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25篇
  免费   5903篇
  国内免费   4165篇
耳鼻咽喉   577篇
儿科学   891篇
妇产科学   646篇
基础医学   5404篇
口腔科学   1262篇
临床医学   9121篇
内科学   7333篇
皮肤病学   810篇
神经病学   1931篇
特种医学   20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5445篇
综合类   1563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621篇
眼科学   1171篇
药学   7845篇
  91篇
中国医学   5235篇
肿瘤学   3998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576篇
  2022年   1467篇
  2021年   2170篇
  2020年   1873篇
  2019年   1449篇
  2018年   1449篇
  2017年   1798篇
  2016年   1471篇
  2015年   2636篇
  2014年   3416篇
  2013年   3676篇
  2012年   5678篇
  2011年   6037篇
  2010年   5066篇
  2009年   4673篇
  2008年   4905篇
  2007年   4932篇
  2006年   4633篇
  2005年   3964篇
  2004年   2892篇
  2003年   2577篇
  2002年   2090篇
  2001年   1583篇
  2000年   1260篇
  1999年   880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523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缺的肺动脉压测定与连续波多普勒法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4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缺患者分为两组,以室缺合并平均肺动脉压〉20mmHg为观察组,室缺合并平均肺动脉压〈20nm、Hg为对照组,应用连续波多普勒法与术前用导管法所测肺动脉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连续波多普勒法测出肺动脉压与导管所测肺动脉压显著相关(r=0.70,P〈0.01),可达到定量诊断肺动脉高压的目的;对照组不紧密相关(r=0.65,P〉0.05)。结论连续波多普勒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缺的患儿的肺动脉压评估可靠。  相似文献   
992.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克隆、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hVEGF121)基因在pET-24a(+)中的表达,获得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VEGF121。方法提取人原髓白血病细胞(HL60)总RNA,RT-PCR扩增hVEGF121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克隆于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24a(+),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1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超滤复性,DEAESepham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和SephacryS-100分子筛色谱纯化后,以HUVEC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质的20%,纯化后rhVEGF121纯度达95%以上,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具有刺激HUVEC增殖的功能。结论在原核系统中实现了hVEGF121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93.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萍  梁劲松 《中国药房》2005,16(13):1009-1010
目的:观察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9000IU皮下注射,1次/wk;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U皮下注射,3次/wk,均连用6wk。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0.0%(P>0.05),但前者较后者每周注射次数减少,费用低,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4.
顾雪峰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同时检测血清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的IgM抗体。结果178例COPD患者病毒IgM抗体阳性75例,为42.13%,在阳性标本中,共有130例次病毒IgM抗体阳性,其中,FluB 46例次,占35.38%;FluA 37例次,占28.46%;ADV21例次,占16.15%;PIV19例次,占14.61%;RSV13例次,占10.00%,并出现双重及多重感染。结论病毒感染在COPD急性发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PCR法制备DIG-norA基因探针;点杂交及狭线杂交检测细菌nor4基因及其转录水平。结果所有实验菌株均检测到norA基因;诱导耐药菌SA2-16的norA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其亲代株,临床分离耐药菌norA基因转录水平略高于敏感菌,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细菌在环丙沙星1/10MIC浓度中生长,未见norA基因转录增加。结论 norA基因可能为金葡菌的结构基因,诱导耐药菌药物泵出增加的原因在于norA基因转录的增加,norA基因介导的耐药在不同的耐药菌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6.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997.
研究梅岭霉素发酵过程中添加其主要组分MB1所拥有的侧链前体-3,3-二甲基丙烯酸,使MB1效价及其在总组分中的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提高产量并控制组分的目的。本文还对侧链前体的添加方式、添加时间以及添加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0h时添加6mmol/L的侧链前体其产量最高,MB1效价比对照高出43%,其在总组分中的比例达到了52.7%。  相似文献   
998.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awton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及自编老年人幸福度调查表,对405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度与娱乐活动,生活自理,自感身体状况,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过去职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目前工作情况,婚姻状况,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结论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娱乐活动,保障其经济收入以及提高他们对卫生知识的认识,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9.
郑宏波  项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05-1306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用FQ-PCR检测89例临床分期为2~4期的AS患者血清中HCMV(IE)基因.同时用ELISA法检测抗-HCMV抗体。结果以80拷贝/ml血清为标准.89例标本中HCMV—DNA阳性率为74.2%;抗-HCMV阳性率为39.3%,与正常对照组(50例.阳性率为12%)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FQ—PCR可作为临床AS患者早期HCMV(IE)基因检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老年(≥70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发病时间12h以内,70岁及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TCA(必要时冠脉内植入支架);并随机选择同期72例发病时间12h以内,未行溶栓或PTCA的70岁及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和1年随访。结果治疗组中68例患者术后即刻血流皆达TIMIⅡ~Ⅲ级,手术成功率97.14%,治愈率98.57%,1年内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18.57%,因心脏原因再住院率21.43%;对照组死亡9例,治愈率87.50%,1年内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33.33%,因心脏原因再住院率43.0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年随访治疗组心功能明显较对照组为优。结论直接PTCA治疗老年(≥70岁)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高,能更好地消除梗塞后心绞痛,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