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65篇
  3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食管早期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抽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总 RNA 并纯化 mRNA;将各 mRNA 逆转录合成以 Cy5和 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在1张含有4096条双点人类全长基因的芯片上进行杂交。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软件对扫描图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比较差异2倍以上的共有92个基因。其中差异3倍以上共有36个基因。有2个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基因显著上调,80K-L 蛋白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原癌基因蛋白 mRNA 显著上调,胶原 V 型α-2基因显著下调。结论 80K-L 蛋白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原癌基因蛋白、胶原 V 型α-2基因异常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uPAR 基因可能被利用在外周血诊断食管癌微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降糖孜亚比提片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降糖孜亚比提片对糖尿病肝脏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对降糖孜亚比提片进行研究。结果对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增加肝糖原的含量,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并且保护肝脏。结论降糖孜亚比提片具有改善糖尿病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功能多态性是否与首次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ehotie agents,APS)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惠者急性期体质量增加相关.方法:APS(利培酮或氯丙嗪)单药治疗10周,治疗前后测量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84例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包含完整核心家系70个)瘦素基因-2548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PS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与瘦素-2548G/A多态性的关联分析及核心家系关联分析,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检验(QTDT).结果:治疗后患者体质量增加是基础体质量的(8.00±6.13)%.体质量增加≥7%和<7%患者组间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1,P=0.045).核心家系分析采用TDT发现,在体质量增加≥7%组患者组存在传递不平衡,等位基因A更多的由杂合子父母传递给体质量增加≥7%的患者.结论: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功能多态性与APS急性期治疗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相关,-2548A等位基因可能是APS治疗所致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邓远雄  杨昌华  牟玲丽 《中草药》2008,39(2):227-231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主要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链脲佐菌素ip给药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ig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UV法检测血浆中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以矩量法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黄连解毒汤提取物与大鼠粪便温孵,从肠道代谢方面研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动力学改变的初步机制.结果 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4.50±1.92)、(7.5±1.0)h,Cmax1分别为(2.83±0.25)、(9.54±2.87)μg/mL,Cmax2分别为(2.56±0.63)、(6.58±1.15)μg/mL,AUC(0~24)分别为(37.58±7.57)、(92.75±24.62)μg·h/mL,t1/2分别为(6.6±2.4)、(12.64±3.35)h.汉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5.5±1.0)、(8.00±1.63)h,Cmax1分别为(1.36±0.17)、(6.16±1.40)μg/mL,Cmax2分别为(1.58±0.17)、(4.11±0.76)μg/mL,AUC(0~24)分别为(27.02±3.72)、(58.16±16.43)μg·h/mL,t1/2分别为(9.72±2.24)、(7.89±1.63)h.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Cmax1、Cmax2、AUC(0~24)明显增加,黄芩苷的t1/2显著延长.粪便温孵的结果表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粪便中降解加快.结论 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动力学改变的原因可能由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肠道代谢加快.  相似文献   
995.
为科学的测定玫瑰花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采用生药学的方法,对原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的鉴别研究,并对原植物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的超微形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的规定,对玫瑰花总灰分、醇浸出物、水分进行了含量测定。提出了玫瑰花原植物形态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形态鉴别特征;确定了药材中总灰分不得过7.0%,醇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28.0%,水分不得过12.0%。为制定玫瑰花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行唐县食管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5例食管癌死亡病例和180名健康人进行了有关食管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家庭史、食管癌家族史,饮酒和葱类食品的摄入的OR值分别是5.30、9.00、4.33和3.22,上述4个因素P值均小于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消化道疾病史、肿瘤家族史、饮酒的OR值分别是5.07、5.54和1.98,P值均≤0.01。结论上消化道疾病史、肿瘤家族史、饮酒是可能发生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食管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两种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与其主要成分丹酚酸B等对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以去卵巢大鼠为血脂紊乱模型,预防用药90天,观察以上3种丹参制剂分别对大鼠血脂谱各值以及体重、肝脏、子宫重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去卵巢组大鼠体重、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明显升高(P<0.01、P<0.05),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TG)升高不明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子宫重量显著下降(P<0.01、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3个丹参药物预防组可显著降低T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或P<0.01),对体重、子宫重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两种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与丹酚酸B能有效降低去卵巢大鼠血脂,其主要成分丹酚酸B在其中有确切的药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998.
504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月~2003年5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504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04例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7.3%、21.8%。胃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和非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23.6%和16.3%。经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结论]选择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合理的联合脏器切除,对改善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新型抗炎免疫抑制药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95例,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来氟米特20 mg·d 1,qd,po;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15 mg,每周1次,po。12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12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5.6%(P>0.05)。两组各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15.6%(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来氟米特对R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深入探讨基于羟基亚乙基二肽的β-分泌酶抑制剂的合成方法。方法综合使用多种有机合成反应来合成拟肽类β-分泌酶抑制剂,包括亲核性加成反应、有机金属试剂协助的取代反应、催化氢化反应、传统多肽偶联反应等。结果以目标化合物之一化合物13作为模型物,通过成功合成化合物13建立了反应条件优化的合成方法。结论本文建立的合成方法可用于构建β-分泌酶抑制剂化学库,发现新的有效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