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5篇
  免费   1826篇
  国内免费   984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300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198篇
口腔科学   312篇
临床医学   2473篇
内科学   1506篇
皮肤病学   296篇
神经病学   346篇
特种医学   559篇
外科学   1732篇
综合类   5397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022篇
眼科学   193篇
药学   2398篇
  29篇
中国医学   1718篇
肿瘤学   72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705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686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1190篇
  2012年   1780篇
  2011年   1779篇
  2010年   1669篇
  2009年   1590篇
  2008年   1609篇
  2007年   1477篇
  2006年   1346篇
  2005年   1082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离和纯化小鼠子宫内膜边缘群(side population,SP)干/祖细胞,为进一步探讨产后子宫修复的细胞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结合法与机械研磨分离的方法,原代分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通过Hoechst33342-SP法(对照加入维拉帕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SP细胞。结果未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皮与基质中均无明确SP干/祖细胞,产后哺乳期后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中含有SP干/祖细胞达(3.44±1.59)%。结论本研究初步检测到小鼠产后子宫内膜中含有SP干/祖细胞。产后更多SP细胞的出现可能与修复损伤的子宫内膜有关。这群SP细胞是子宫原位干细胞还是有其他来源,如何参与子宫内膜的修复,其分子机制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脂质体(liposome)介导转录因子NF—κB诱捕物(decoy)寡聚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肺部NF-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牛磺胆酸钠(STC)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h分别静脉注射裸ODN、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和生理盐水,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EMSA)分析NF-κB的活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肺组织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同时检测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EMSA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RT—PCR显示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表达小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scrambled ODN复合物组和裸ODN组相比,脂质体/decoy ODN复合物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 NF—κB decoy ODN可特异性抑制肺NF-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ICAM-1、IL—1α、IL-2、TNF-α、VCAM-1mRNA的表达,减轻肺损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1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63)和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方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痊愈率为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痊愈率为43.3%,实验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治疗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4.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e 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l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45.
固生蛋白tenascin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固生蛋白(tenascin ,T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与HCC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 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TN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TN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 χ2 =4 15 ,P <0 0 5 ;t=2 4 73,P <0 0 5 ) ;②TN在有包膜侵犯组、病理分级Ⅲ~Ⅳ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 χ2 =5 4 7,P <0 0 5 ;t=2 138,P <0 0 5 )、病理分级Ⅰ~Ⅱ级组( χ2 =6 87,P <0 0 1;t=2 4 79,P <0 0 5 )以及无转移组( χ2 =10 6 ,P <0 0 1;t=2 6 93,P <0 0 1) ;③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病理分级Ⅲ~Ⅳ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 0 36 ,P <0 0 5 )、无包膜侵犯(t =2 32 8,P <0 0 5 )、无转移(t =2 4 94 ,P <0 0 5 )及病理分级Ⅰ~Ⅱ级组(t =2 2 71,P <0 0 5 )。④TN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TN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 =2 4 87,P <0 0 5 )。结论 T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6.
沐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沐舒坦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患者90例,随机选45例(实验组)加用沐舒坦治疗,另45例(对照组)未予沐舒坦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有42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7.8±2.6)d:对照组有35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平均(14.1±3.2)d。实验组肺部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Objective To observe changes of hepatic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ugust 2007, thirty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hepatitis B cirrhosis underwent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iarization. The PVPG (portal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was measured by inductor continually during operation. The HAF (hepatic artery flow), PVF (portal venours flow) and hepatic arterial RI(resistant index) were measured with Doppler sonography. The EHBF(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 and ICGR15 (indocyanine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by indocyaninegreen clearance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PVPG after laparotomy (19±4) mm Hg, ligating the splenic artery(14±4) mm Hg, splenectomy(14±3)mm Hg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12±4) mm Hg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rease progressively. The PVF decreased [from (42±14) ml/s to (16±8) ml/s] and HAF increased in compensa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EHBF increased [from (0.48±0.10) L/min to (0.56±0.10) L/min], and the ICGR15 decreased (from 23%±8% to 18%±4%)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After splenectomy and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 the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improves at least in a short term notwithstanding the decrease of PVPG and PVF.  相似文献   
48.
3种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芽囊原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芽囊原虫在 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 ,以探讨最佳的培养方法。 方法 从大学生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 ,转种至 3种不同培养基 ,定时观察人芽囊原虫的生长繁殖情况 ,根据原虫密度评价培养效果。 结果培养 96h后 ,Locke’s鸡蛋血清 (LES)双相培养基中的人芽囊原虫密度最高 ,改良Jones单相液体培养基次之 ,Locke’s琼脂血清 (LAS)双相培养基原虫密度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观察 3种培养基中的原虫密度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 3 60h、96h和 72h ,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 5 5 2h、3 3 6h和 168h。 结论 Locke’s鸡蛋血清双相培养基较适用于人芽囊原虫体外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49.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眼眶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矫正眼眶骨折眼球内陷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术前CT诊断明确的14例14眼眼眶骨折患者,术中用钛钉、钛板将复位的眶缘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重建正常的眶缘,然后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眼眶,以填补眶腔容积的缺损,同时修复重建眶壁。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CT水平和冠状位扫描复查,10例眼球内陷的患者中,8例获得矫正,2例仍存中度内陷;8例复视患者中,7例获得满意改善,1例无效。无植人物感染、移位和脱出,未见视力丧失者。结论:钛板和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眶壁重建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是眶壁重建术良好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外段的动脉来源及分布. 方法 15例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过氯乙烯填充剂,观察面神经颅外段的血供来源及分布. 结果面神经营养动脉来源于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支、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面神经支、颈外动脉下面神经支、面动脉后面神经支和面动脉前面神经支,其外径分别为(0.8±0.2) mm、(0.9±0.4) mm、(1.9±0.3) mm、(1.0±0.2) mm、(1.1±0.4) mm、(1.0±0.2) mm和(1.1±0.6) mm.各营养动脉除营养面神经外还发出分支相互吻合,构成了丰富的面神经血管网. 结论了解面神经颅外段动脉血供来源及分布,为避免腮腺咬肌区手术损伤面神经营养血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