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1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387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562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1112篇
内科学   771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科学   652篇
综合类   252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075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1120篇
  7篇
中国医学   1020篇
肿瘤学   25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906篇
  2010年   903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按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把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早期肾病、临床肾病3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测定尿VEG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ET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VEGF、E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1),且其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与α1-MG、β2-MG、IgG、Alb、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正显著相关(r≥0.309).而与空腹血糖(FBG)无明显相关(r≤0.06)。结论VEGF、E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尿VEGF、ET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微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制备适合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重组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方法 选用酵母偏爱的同义密码子替换野生型S基因的酵母稀有密码子,采取基因搭桥法及递归式聚合酶链反应,制备合成基因,捕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B.携带有合成S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株KM71 H,经甲醇诱导表达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结果 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合成的S基因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显示优化后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蛋白表达量远高于野生型基因.结论 密码子优化的S基因能明显提高重组S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3.
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皮细胞受到细胞外因子刺激后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极性丧失,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同时上皮表型丢失而逐渐获得间质表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有受体酪氨酸激酶Ras-MAPK途径,Src激酶,Rho家族激酶,PI3K/AKT途径,Wnt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内侧隔核TrkB mRNA表达的影响,为老年记忆减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人参皂甙的临床应用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分成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内侧隔核TrkB mRN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老龄组内侧隔核TrkB mRNA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与青年组相比呈非常显著增高,而给药组的平均灰度值比老龄组呈显著降低。结论:老龄时内侧隔核TrkB mRNA表达低于青年组,而给药组较老龄组明显增加。说明人参皂甙具有增强TrkB mRNA表达,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鸟苷素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Guanylin family, described in recent 10 years, is a series of small peptides (including guanylin, uroguanylin and lymphoguanylin) wit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imilarities to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 (STs) elaborated by var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They are abundance of cysteines and are endogenous activators of guanylyl cyclase - C (GC - C) receptors. Immunoreactive guanylin family peptides are localized in many human organs and tissues, especially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kidne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on of water and salt homeostasis.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mRNA levels of guanylin family peptides were down - regulated in colorectal cancers; oral intake of uroguanylin might suppress polyp formation in Apc(Min/ ) mouse, and 111^In-labeled-ST peptide analog might specifically target human colon can-cers. These evidences highlight that guanylin family may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effects of colorectal cancers.  相似文献   
66.
白蛋白微泡促进报告基因在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蛋白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传输中的作用。方法:6孔板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每孔加pcDNA3.1/His/LacZ质粒20 μg,加不同浓度微泡或不加微泡,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MHz,机械指数1.8,照射时间1 min,48 h后计算蓝染细胞百分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另以不同浓度微泡及超声照射时间处理细胞,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单纯超声质粒组相比,含微泡组蓝染细胞率增加约10-15倍(其中内皮细胞组11.6倍,平滑肌细胞组15.2倍),报告基因表达定量增加近8倍。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超声照射对细胞增殖无影响,微泡浓度为50%时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白蛋白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增加基因的传输效率,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rV-CEA)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后在外体诱导的抗CEA分泌性肿瘤免疫。方法:分离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成DC,再用rV-CEA转染DC后激发自体T细胞,观察其体外激发自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自体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野生型痘苗病毒(W-VV)及无病毒转染的DC所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rV-CEA转染的DC能显著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其激活的T细胞对CEA分泌性自体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rV-CEA转染的DC可以诱导体CEA分泌性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1个Crouzon综合征家系及1例散发的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 2,FGFR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在1个Crouzon综合征家系的10名成员,和另一例散发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FGFR2基因的第8和10外显子(部分家族成员仅扩增第8外显子),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DNA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家系中3名成员及另1例散发者FGFR2基因第8外显子的833位核苷酸发生G→T的转换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使该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苯丙氨酸(C278F).该突变为杂合子突变.结论 FGFR2基因突变是Crouzon综合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ngiomyfibroblastoma, AMF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 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构建HPV 18 L1-E6,L1-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18 L1-E6和L1-E7基因,插入中介载体pGEMT-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突变L1-E6,L1-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L1 E6Mxx,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转染CHO细胞,以抗HPV-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转染各种pVAX1-LIE6Mxx-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N值均>2.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我建的pVAX1-L1E6Mxx-E7Mxx融合蛋白质表达质粒,可在转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E6Mxx和L1-E7Mxx蛋白,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