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500篇 |
免费 | 15136篇 |
国内免费 | 95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59篇 |
儿科学 | 2644篇 |
妇产科学 | 1023篇 |
基础医学 | 10977篇 |
口腔科学 | 2864篇 |
临床医学 | 18532篇 |
内科学 | 15653篇 |
皮肤病学 | 1552篇 |
神经病学 | 5292篇 |
特种医学 | 61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14471篇 |
综合类 | 37030篇 |
现状与发展 | 38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16054篇 |
眼科学 | 2829篇 |
药学 | 17146篇 |
192篇 | |
中国医学 | 13007篇 |
肿瘤学 | 8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9篇 |
2023年 | 2037篇 |
2022年 | 5146篇 |
2021年 | 6554篇 |
2020年 | 5518篇 |
2019年 | 3738篇 |
2018年 | 4012篇 |
2017年 | 4541篇 |
2016年 | 3806篇 |
2015年 | 6172篇 |
2014年 | 7946篇 |
2013年 | 9460篇 |
2012年 | 13309篇 |
2011年 | 13883篇 |
2010年 | 12014篇 |
2009年 | 10483篇 |
2008年 | 11096篇 |
2007年 | 10746篇 |
2006年 | 9940篇 |
2005年 | 8084篇 |
2004年 | 5971篇 |
2003年 | 5086篇 |
2002年 | 3925篇 |
2001年 | 3363篇 |
2000年 | 2619篇 |
1999年 | 1387篇 |
1998年 | 580篇 |
1997年 | 635篇 |
1996年 | 475篇 |
1995年 | 401篇 |
1994年 | 355篇 |
1993年 | 222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58篇 |
1990年 | 140篇 |
1989年 | 103篇 |
1988年 | 92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82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深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白冬雨|张海萍|钟山|张海芳|付莉|丁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222-122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直接基因测序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状态.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RT-qPCR检测出突变63例,突变检出率31.5%;经直接基因测序,测序成功的样品169例,检出突变50例,突变检出率29.6%.其中第12密码子GGT→GAT最常见,占34.9%( 22/63);其次是第13密码子GGC→GAC,占28.6%(18/63);第12密码子GGT→CGT最少,全组未见(0/63).两种方法突变检测一致率为98%.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RT-qPCR能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61.3岁。术前辅助检查主要包括B超、盆腔CT、膀胱镜加病理活检以及131I-MIBG。42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弃手术。结果:46例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鳞状细胞癌19例,膀胱腺癌18例(单纯性非脐尿管腺癌8例,脐尿管腺癌5例,转移性腺癌5例),膀胱小细胞癌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术后40例随访12~72个月,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均健在,膀胱鳞癌及腺癌各2例随访至14~26个月仍存活,其余患者平均存活时间13.2个月。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预后差。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是除转移性癌和小细胞癌外的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推荐手术方案,小细胞癌以化疗为主,转移性癌以改善尿路症状为主,良性嗜铬细胞瘤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以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整体组织病理切片(前列腺大切片)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RE、前列腺穿刺活检、MRI、DWI在前列腺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3月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9例患者临床资料,除外未行MRI/DWI检查、前列腺手术史、已行内分泌治疗等患者9例,符合条件患者10例,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收集患者的DRE、前列腺穿刺活检、MRI、DWI资料,术后将前列腺标本制成前列腺大切片。应用"六分区法"对前列腺进行分区,DRE检查记录前列腺结节所在区域,前列腺穿刺活检12针依位置编号将阳性者归入相应区域,与术后整体组织病理进行比对。两位阅片者"盲法"进行阅MRI和MRI/DWI片,每个分区分为5档进行评价:1.正常;2.可能正常;3.不确定;4.可能是癌;5.肯定是癌,当两位阅片者所得结果的平均值≥4时,认定该区域是MRI或MRI+DWI评估为前列腺癌的区域。结果:在10例前列腺癌患者共60个分区中前列腺大切片证实的前列腺癌区域为27个(45%),基底部、中部、尖部的前列腺癌区域分别为8个(40%)、11个(55%)和8个(40%),前列腺癌呈明显的多灶性分布。DRE定位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9.6%、72.7%,低于其他检查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定位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5.6%、81.8%,与MRI的诊断价值类似(51.9%和84.9%),引入DWI参与前列腺癌的定位诊断,可维持特异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MRI的敏感性至77.8%。对于前列腺尖部、中部MRI诊断的敏感性较差(37.5%和45.5%),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100%和100%),引入DWI可将前列腺尖部、中部MRI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75%和81.8%。结论:MRI在前列腺癌定位中的价值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相似,但明显优于DRE;引入DWI可以明显提高MRI定位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别是对于前列腺尖部和中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比较4%和8%七氟醚复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同时用Gas Man(ver.4.1)软件模拟吸入诱导2min内患儿脑内七氟醚浓度的变化.方法 择期泌尿外科手术患儿80例,年龄1~6岁,均行全凭七氟醚吸入诱导后插管,患儿随机均分为四组,其中S4F4组和S4F8组吸入4%七氟醚,S8F4组和S8F8组吸入8%七氟醚,S4F4组和S8F4组氧流量为4 L/min,S4F8组和S8F8组氧流量为8 L/min.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评分、插管前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运用Gas Man软件计算吸入诱导后30、60、90、120 s时脑内七氟醚浓度.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次插管成功.S4F4组和S4F8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S8F4组和S8F8组(P<0.05).诱导后30、60、90、120 s,S8F4组和S8F8组脑内七氟醚浓度明显高于S4F4组和S4F8组(P<0.05).结论 8%七氟醚诱导速度明显快于4%七氟醚,而氧流量对于诱导速度无明显影响,这与Gas Man软件模拟出的脑内七氟醚浓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1064 nm长脉冲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1064 nm长脉冲钕∶钇-铝-石榴石(Nd∶ YAG)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对照组37例,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复诊每隔3周1次,未痊愈及复发者继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别于第1、第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以验证复发情况.结果 第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21.95%,有效率73.17%;对照组痊愈率10.81%,有效率45.9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70.73%,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5.95%,有效率83.78%,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见效快,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7.
背景 现已明确,炎症过程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核心介导者.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致病作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抗中性粒细胞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更有研究者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尚发挥着一定的有益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此将中性粒细胞与心肌I/RI作一综述.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方向.内容 包括中性粒细胞对心肌I/RI的致病作用,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矛盾之处. 趋向 通过全面理解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的作用,为今后进行适度的抗中性粒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发展多靶向联合措施治疗心肌I/RI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8周龄,体重25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7组(n=9):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芬太尼后处理组(F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组)、活性氧清除剂N-(2-巯基丙酰基)-甘氨酸(MPG)组(M组)、MPG+芬太尼后处理组(MF组)和MPG+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MR组).除S组外,其余6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5 min至再灌注15 min M组、MF组和MR组静脉输注MPG 5 mg/kg,其他4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心肌缺血15 min时,F组和M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0 μg/kg;R组和MR组结扎大鼠双后肢造成缺血10 min.心肌再灌注180 min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6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M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降低(P< 0.05);MF组和F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R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梗死体积高于R组(P>0.05).结论 活性氧参与了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而未参与芬太尼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TX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与远癌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 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织WTX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远癌组织(1.00±0.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WTX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36±0.17和0.91±0.34,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T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分别为0.27±0.11,0.64±0.23,0.72±0.19,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WTX的表达降低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51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围术期维持BIS<50。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3)、CPB后(T4)、手术结束关胸后(T5)的SBP、HR、CVP、平均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BP明显下降,T2~T5时HR明显减慢(P<0.05),T4、T5时CVP、PAP及PCWP均明显著降低(P<0.05)。14例(27.5%)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围术期死亡2例(3.9%)。术前及术后早期(7~14d)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左心室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积极防治;缩小的左室舒张末径在术后早期不会立即恢复,要对心肌功能予以较长时间的维护以保证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