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58篇
  免费   6967篇
  国内免费   4855篇
耳鼻咽喉   520篇
儿科学   613篇
妇产科学   645篇
基础医学   7595篇
口腔科学   1243篇
临床医学   8551篇
内科学   9809篇
皮肤病学   633篇
神经病学   3636篇
特种医学   23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6643篇
综合类   11674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4406篇
眼科学   1900篇
药学   7052篇
  41篇
中国医学   3600篇
肿瘤学   5295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1099篇
  2022年   1900篇
  2021年   3558篇
  2020年   2729篇
  2019年   2311篇
  2018年   2349篇
  2017年   2168篇
  2016年   2027篇
  2015年   3101篇
  2014年   3845篇
  2013年   3276篇
  2012年   5063篇
  2011年   5434篇
  2010年   3248篇
  2009年   2502篇
  2008年   3461篇
  2007年   3338篇
  2006年   3278篇
  2005年   3206篇
  2004年   2144篇
  2003年   2084篇
  2002年   1727篇
  2001年   1444篇
  2000年   1489篇
  1999年   1696篇
  1998年   1036篇
  1997年   1006篇
  1996年   715篇
  1995年   661篇
  1994年   656篇
  1993年   403篇
  1992年   572篇
  1991年   427篇
  1990年   393篇
  1989年   330篇
  1988年   317篇
  1987年   251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182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4篇
  1964年   7篇
  193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癌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rticoids,GC)是否安全。方法有糖尿病史或治疗前发现糖尿病者进入糖尿病组,无糖尿病史治疗前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入空腹血糖损害(i 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通过计算机随机筛选出最适合与实验组配对者作为对照组。GC及化疗根据需要按常规选择,定期测定全部患者的静脉血糖、糖尿病患者和IFG患者的毛细血管血糖,前瞻性评价GC治疗后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患者29例,使用GC后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头痛、失眠、肺炎、多汗、心慌及血压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GC治疗期间,只有1例(3%)血糖正常,28例(97%)有1次以上血糖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t=6·309,P=0·000。但均在可以控制且不影响肿瘤治疗及GC治疗的范围内。对照组患者有5例(17%)血糖高于正常,其中1例血糖有4次血糖高于正常。入院前未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改变降糖措施的比例(2/11)高于入院前已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18)和IFG患者(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694。IFG组24例,与糖尿病组有类似的结果。入院血糖正常的220例患者中,化疗后20例空腹血糖升高(9·09%)。未化疗仅使用GC者34例,4例空腹血糖升高(11·76%),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化疗患者中,不同的化疗方案影响血糖升高的发生率。NP方案治疗后发生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为34·61%,高于CAF(4·76%)、FLP(4·76%)、EP(3·70%)等治疗方案。结论癌症患者伴发糖尿病及IFG的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但常规应用GC是安全的。血糖正常患者化疗同时使用GC,个别化疗药物、年龄、地塞米松日剂量和病期影响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人参单体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从植物中开发抗肿瘤药物是国内外抗肿瘤新药开发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人参单体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经不同浓度梯度的人参单体Rh2干预,分别应用MTT实验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指数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sApo-1/Fas浓度变化.结果①人参单体Rh2可抑制A549/DDP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时间依赖作用.②人参单体Rh2处理A549/DDP细胞24 h,实验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2/M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p53、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④实验组A549/DDP细胞培养上清液于不同时间sApo-1/Fas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单体Rh2具有诱导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上调p53和Fas及下调Bcl-2的表达、通过Fas/FasL系统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3.
放疗同步H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顺铂 羟基喜树碱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以顺铂 羟基喜树碱化疗的同期放化疗组(CRT)和单纯放疗组(RT),两组均采用60Co-γ线或加速器照射,鼻咽部Dr68Gy~78Gy/7~8W,颈部DT50Gy~74Gy/5~8W,CRT组于放疗第1天起同时采用顺铂 羟基喜树碱化疗.[结果]放疗后颈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4.9%,RT组为37.0%(P<0.05).CRT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57.4%;RT组分别为47.8%、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部3年复发率CRT组为8.5%,RT组为30.4%,颈部复发率CRT组为6.4%,RT组为26.1%.3年远处转移率CRT组为14.9%,而RT组为47.8%,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顺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4.
曲克芦丁注射液58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阳敏  吴芳 《天津药学》2005,17(5):33-35
目的:了解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索1998-2004年文献报道的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克芦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常见,大多发生在首次用药时;不良反应在高剂量(≥400 mg)或连续用药时更易发生.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生产注射葡萄糖酸钙。方法:以口服葡萄酸钙为原料,通过提高其澄明度和降低其杂质含量使其达到注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要求。结论:本工艺方法具有投入设备少、副反应少、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大鼠小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感染组采用光镜动态观察小气道上皮细胞损伤改变。以免疫组化及原位分子杂交分析方法,检测小气道上皮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和TNF-αmRNA表达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组织中TNF-α含量。结果显示感染组大鼠小气道上皮细胞病理改变明显。感染第2周起至第4周小气道壁各种炎症细胞增加,可见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坏死,损伤明显加重。感染组在2~4周TNF-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强(P <0 .0 1)。在第4周TNF α蛋白明显增高(P <0 .0 1)。从第1周起肺组织中TNF-α含量增加并保持到第8周。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在体内可引起小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肺内TNF-α水平升高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程度平行。并且TNF-α蛋白和TNF-αmRNA表达上调在加重上皮细胞损伤中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浓度的RP-HPLC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三乙胺(30∶70∶0.2),磷酸调pH到4.0;检测波长234nm;内标为柔红霉素;甲醇沉淀蛋白,固相萃取富集。结果在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和内标保留时间合适,分离效果良好;在0.1~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各组织中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70%和3.39%,低、中、高浓度,各组织回收率接近100%,提取率、定量限和检测限均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的含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8.
环丙沙星治疗小儿重症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对小儿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 ICU)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重症感染患儿药敏试验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者68例,随机分为环丙沙星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38例。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10~20m g/(kg.d),b id,iv gtt;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80~120m g/(kg.d),iv gtt,b id。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6.67%,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68.42%,86.8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30)、5.26%(2/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治疗小儿重症感染效果好,未发现明显近期不良反应,而且价格便宜,可作为二线药物备用。  相似文献   
999.
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胃酸相关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治疗胃酸相关性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0例患者分别给予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或法莫替丁片,20mg,bid,疗程14d。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各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反酸症状的完全缓解时间,法莫替丁组优于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组外,其他症状的完全缓解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是治疗胃酸相关性症状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Replace种植系统采用开放愈合的临床种植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6例100颗行Replace种植体植入体后,同时安放愈合基台,采用开放愈合。上颌4~6个月,下颌3~4个月后行贵金属烤瓷冠或桥修复。并就其种植体成功率、修复体成功率、植体周牙龈状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种植体成功率100%,修复体成功率100%,植体周牙龈状况优良。结论Replace系统采用非埋植式手术进行种植及修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