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55篇
  免费   7547篇
  国内免费   4279篇
耳鼻咽喉   541篇
儿科学   1199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4415篇
口腔科学   1586篇
临床医学   9287篇
内科学   6312篇
皮肤病学   677篇
神经病学   1418篇
特种医学   2844篇
外科学   6847篇
综合类   20720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9434篇
眼科学   910篇
药学   9460篇
  88篇
中国医学   7087篇
肿瘤学   3229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947篇
  2022年   2318篇
  2021年   2961篇
  2020年   2573篇
  2019年   1383篇
  2018年   1472篇
  2017年   2027篇
  2016年   1536篇
  2015年   2934篇
  2014年   3839篇
  2013年   4876篇
  2012年   6748篇
  2011年   7179篇
  2010年   6842篇
  2009年   6098篇
  2008年   6226篇
  2007年   5980篇
  2006年   5160篇
  2005年   4085篇
  2004年   2886篇
  2003年   2372篇
  2002年   1809篇
  2001年   1579篇
  2000年   1239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C—MS对蓝桉果实及大叶桉果实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蓝桉果实和大叶桉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2种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色谱条件: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mm,0.25μm),柱温条件:起始温度40℃(3 min)5℃·min-1 250℃(10 min),MS检测器,进样量1μL,载气He(1.0 mL·min-1)。质谱分析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00℃,电子能量70 eV。结果:蓝桉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31个成分,大叶桉果实中鉴定出34个成分,两者指纹谱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法可靠,可用于2种果实化学成分的鉴别。  相似文献   
992.
电针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复吸行为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实验动物戒断及复吸期间操作行为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自身给药模型,随机分模型对照组、绑缚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熄灭期(3d)做相应处理,d4吗啡引燃(2mg/kg体重),观察动物熄灭踏板数(LPE)、复吸踏板数(LPR)。结果 模型对照组观察到典型熄灭-复吸曲线(ERC);绑缚对照组该曲线发生变异,主要是缩短了熄灭的过程;针刺治疗组彻底改变了熄灭-复吸曲线的形状,使熄灭反跳现象消失,但复吸值变大。以吗啡平台期平均踏板数(ALPP)为基准值,各组间熄灭平均踏板数(ALPE)和复吸踏板数(LPR)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自然戒断,针刺及绑缚在熄灭期间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渴求效果,且针刺比绑缚作用更快.效果更明显;短期(3d)的针刺治疗未达到抗短期复吸(d4)效果。更多结果有待后续观察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3.
桑叶片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桑叶片对免疫功能、抗炎消肿作用及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碳粒廓清法、血清溶血素测定法、两种炎症模型和淋巴水肿模型以及常压下耐缺氧和力竭性游泳运动观察桑叶片的药效作用。结果:桑叶片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血清碳粒廓清速率明显加快,并提高血清溶血素(IgM)水平。对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下肢淋巴水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可延长小鼠耐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和游泳时间,降低耗氧量。结论:桑叶片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并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以及增强耐缺氧和抗疲劳的能力,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994.
RFDD-PCR技术用于构建证的相关基因表达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差异显示 (RFDD -PCR)技术初步筛选支气管哮喘肾虚证的相关基因 ,以冀探讨构建中医证的相关基因表达谱的一种研究方法。方法 应用RFDD -PCR技术 ,收集支气管哮喘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分离其总RNA ,进行DNaseI处理、合成双链cDNA、TaqI限切酶酶切、在其两端连上接头、特异配对于接头的引物来降落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gNO3 染色、回收差异条带并重新PCR扩增、反向斑点杂交、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找到 36条差异条带 ,其中 2 5条能用斑点杂交验证 ,选取 3条测序 ,结果与基因库比较未发现同源序列。结论  3条基因片段可能是与支气管哮喘肾虚证相关的新基因 ;RFDD -PCR技术不失为构建中医证的相关基因表达谱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比较早期采取高压氧与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 4 5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纳洛酮组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高压氧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高压氧治疗 ,纳洛酮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 2组患者昏迷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脑电图 (EEG)变化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测定治疗前与完全清醒后动脉血气。结果  2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纳洛酮组EEG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压氧组 (P <0 .0 5 ) ,p(O2 )和Sa(O2 )上升值明显低于高压氧组 (P <0 .0 5 )。结论 高压氧和纳洛酮均可以有效缩短急性CO中毒患者的昏迷时间 ,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故在无条件进行高压氧治疗时 ,早期使用纳洛酮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胚芽滋养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IL - 2水平和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流感病毒FM1株滴鼻感染小鼠制造模型 ,应用胚芽滋养胶囊进行预防和治疗 ,以病毒唑注射液为对照 ,观察感染小鼠血清IL - 2水平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小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及血清IL - 2水平对照组明显下降 ,胚芽滋养胶囊预防组和治疗组明显提高。结论 胚芽滋养胶囊对于流感病毒FM1感染导致的血清IL - 2水平和淋巴细胞功能下降有一定的促进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对胃经其他腧穴处Ca^2 浓度的影响。[方法]以Ca^2 选择性塑料针型电极,刺入足三里、解溪、阴市及其旁开点,测试Ca^2 浓度,然后将针刺入上巨虚、足三里,动态观察测试点Ca^2 浓度。[结果]针刺上巨虚、足三里,可提高胃经其他腧穴处Ca^2 浓度。[结论]针刺调气与调节经脉线上的Ca^2 浓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波  马惠芳  郭长青 《针刺研究》2004,29(3):236-239,216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 ,从辨证分型、取穴、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做一总结 ,介绍了针灸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和成果的状况 ,并分析了各类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在肯定其疗效的同时 ,指出随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拓展 ,尚需从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设置对照组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99.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简写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营养强化、防治心血管疾病、减轻炎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EPA主要来源于鱼油,很难满足市场对EPA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寻求替代生产EPA的资源。一些微藻可在不需要光的条件下以廉价的有机物为原料异养生长,在异养条件下,可以很好地控制培养模式,有可能大规模地生产EPA。工业上用微藻生产EPA研究包括:筛选高EPA产量的微藻株,通过基因工程改善藻株,优化培养条件以及建立有效的培养体系。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微藻在异养条件下生产EPA的最新进展,着重阐明硅藻是一种能在异养条件下生长且具有高EPA产率的模式藻株。  相似文献   
1000.
酶转化三七叶总皂苷制备人参皂苷C-K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以三七叶总皂苷制备人参皂苷C-K的酶转化工艺。方法 利用4种工业酶制剂对三七叶总皂苷进行转化,筛选出最佳酶制剂;以人参皂苷C-K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酶转化工艺的优化;采用TLC及HPLC法检测酶转化产物。结果 酶转化三七叶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0%p葡聚糖苷酶,pH5.4,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8h。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酶的体积分数。结论 β-葡聚糖苷酶对三七叶总皂苷的转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