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53篇
  免费   2826篇
  国内免费   1654篇
耳鼻咽喉   214篇
儿科学   450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1705篇
口腔科学   529篇
临床医学   3532篇
内科学   2808篇
皮肤病学   460篇
神经病学   595篇
特种医学   994篇
外科学   2702篇
综合类   838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428篇
眼科学   287篇
药学   3761篇
  30篇
中国医学   2999篇
肿瘤学   1032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955篇
  2020年   903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539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558篇
  2015年   1055篇
  2014年   1476篇
  2013年   1917篇
  2012年   2642篇
  2011年   2955篇
  2010年   2949篇
  2009年   2539篇
  2008年   2563篇
  2007年   2419篇
  2006年   2191篇
  2005年   1652篇
  2004年   1142篇
  2003年   890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656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41.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患者资料。结果: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21例,发病年龄为28~57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9例,小脑蚓部2例。21例行CT检查,囊性肿瘤19例,实质性肿瘤2例。行MRI检查13例,肿瘤为囊性者11例,实质性者2例。19例囊性结节型肿瘤中,手术行瘤结节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2例;2例实质性肿瘤行部分切除。瘤结节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3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多为颅高压症状、共济失调等。CT、MRI检查可以定位或定性。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随意皮瓣术后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及内皮素受体阻滞剂BQ-123(A选择性)对随意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背部肉膜下形成随意皮瓣,测皮瓣组织ET的变化趋势.分用药组(BQ-123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测皮瓣存活率,取材进行HE染色光镜检查,使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测量皮瓣血运情况.结果:皮瓣术后ET水平急剧上升,24 h内维持较高水平.术后第10天,用药组皮瓣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光镜检查见用药组组织损害较对照组小.激光多谱勒测量发现用药组较对照组激光多谱勒血流量相对值(LDF)下降少,恢复快.结论:皮瓣术后ET水平急剧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内皮素受体阻滞剂BQ-123(ETA高度选择性)可以阻断ET作用途径,有利于改善皮瓣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3.
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近期和远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肝癌术后近期和远期复发因素 ,以期对高复发倾向人群抗复发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5月~ 1998年 1月 16 2例根治性肝癌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 ,以影像学发现肿瘤复发及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为截点确定无瘤生存时间 ,将术后复发病人分为近期复发 (≤ 2年 )、远期复发 (>2年 )及未复发 3组 ,确定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术后 1、 3、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6 7. 1、 4 4 . 7及 2 5 . 5 %。与肿瘤近期复发相关因素为发现方式、肿瘤大小、血管癌栓、INM分期 ;与后期复发相关因素为有无肝硬化及其类型、肝功Child -Pugh分级和有无子瘤。结论 :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近期和远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不同 ,及早发现小肝癌是预防近期复发的关键 ,兼顾术前肝功能可以对远期复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果。[方法]6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分别用罗哌卡因0.4%1.5ml/h(A组)、0.2%3ml/h(B组)、0.1%6ml/h(C组)混合相同剂量的芬太尼行PCA。分别于术后1d、2d、3d记录疼痛评分、PCA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动脉血气及副作用,并计算PCA按压次数比。[结果]术后1d静息、运动时疼痛评分B、C组低于A组(P<0.01);术后1d病人实际按压次数B、C组低于A组(P<0.05),术后1dPCA按压次数比B、C组高于A组(P<0.05);术后1dPaCO2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1dPaO2A组低于B、C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高容量罗哌卡因更适合应用于范围广泛的胸科术后镇痛,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严重肺挫伤及缺血再灌注后早期肺泡灌洗液(BALF)中表面活性蛋白(SP)-A、B、C、D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及肺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75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肺挫伤组(B)及缺血再灌注组(C)。每组均为25只。检测各组0,1,2,3,4h肺功能变化及BAIF中SP—A、B、C、D含量百分比,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C组sSP—A、B、C、D含量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肺功能出现明显的损害且呈持续下降(P〈0.05);肺泡Ⅱ型细胞电镜及病理学检查呈不同程度的炎症及变性改变。结论严重肺挫伤BALF中SP—A、B、C、D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146.
经阴道无张力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施行TVT的114例女性SU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Stamey尿失禁分级系统评价TVT手术的有效性。术后较术前尿失禁等级评分改善2级或2级以上为显著改善,1级为改善,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术后尿失禁等级为0~1级为完全控尿,2级为有效控尿,3~4级为无效。评估术前、术后的24h尿垫试验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对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随访110例(96.5%),随访时间6~30个月。24h尿垫试验术前(38.3±10.4)g,术后(8.8±7.4)g;尿失禁症状评分从术前42.3±11.4,术后20.4±9.2;尿失禁等级评分显著改善者94例(85.5%),改善者12例(10.9%),无效者4例(3.6%)。术后完全控尿者89例(80.9%),有效控尿者14例(12.7%),无效者7例(6.4%)。术中发生膀胱穿孔2例(1.8%),出血14例(12.7%)。术后1个月内有排尿不畅者9例(8.2%),尿频、尿急者12例(10.9%),尿潴留者1例(0.9%);术后6个月后有耻骨上不适者8例(7.3%),排尿不尽者2例(1.8%),尿频、尿急者3例(2.7%)。1例反复尿潴留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最终将吊带切断。术后未出现吊带处阴道黏膜糜烂和明显盆腔血肿。结论TVT术是目前治疗女性SUI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7.
脱钙冻干骨修复种植周骨缺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脱钙冻干骨(DFDB)、脱钙冻干骨复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脱钙冻干骨联合钛膜的骨修复能力。方法 3条犬股骨种植体周形成4 mm×3 mm×3 mm的骨缺损,分别植入上述3种不同材料。术后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及其与种植体之间的缝隙。结果 DFDB可单独用于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但成骨作用较慢;DFDB+rhBMP-2和DFDB+钛膜能较早诱导新骨形成,加速骨整合过程。结论DFDB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复合rhBMP-2或与钛膜联用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评价直接数字曲面体层摄影在涎腺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表现正常的腮腺造影数字化曲面体层影像(58侧)及传统曲面体层照片(44侧),评价主导管、腮腺腺泡及分支导管的显影情况。结果在显示腮腺主导管、第一级分支导管及腮腺腺泡方面,直接数字曲面体层与传统曲面体层胶片摄影无明显差异;数字成像显示细微解剖结构(第二、三级分支导管)的质量则明显优于胶片方式(P<0.01)。结论直接数字曲面体层摄影在涎腺造影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9.
端粒酶在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BD)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皮肤SCC和30例BD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在BD组织中hTR和hTERTmRNA呈弱表达,阳性率为23.33%和16.67%。在SCC中,hTR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93.33%。其中Ⅰ、Ⅱ级SCC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88.24%,无强阳性;Ⅲ、Ⅳ级SCC阳性率分别为92.31%和1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和76.92%。SCC和B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CC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hTR和hTERTmRNA的表达增多是预测皮肤SCC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了云芝菌丝体胞内外多糖提取物PSK和YZLY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体外调节作用.结果发现,5-100μg/mL的PSK和YZLY均可上调Raw264.7细胞的iNOS表达.促进NO和TNF-a产生.而对于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PSK和YZLY均可不同程度地下调iNOS、NO和TNF-a的生成.这些结果表明PSK和YZLY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