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7篇
  免费   1197篇
  国内免费   1549篇
耳鼻咽喉   92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171篇
基础医学   2059篇
口腔科学   651篇
临床医学   3960篇
内科学   2503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444篇
特种医学   1375篇
外科学   1266篇
综合类   5614篇
预防医学   5160篇
眼科学   1102篇
药学   33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724篇
肿瘤学   13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3576篇
  2010年   2255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1506篇
  2004年   5485篇
  2003年   4677篇
  2002年   3278篇
  2001年   1954篇
  2000年   1014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巴韦林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对按笔者自我设计配方制备的4种利巴韦林分散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出度及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以处方3工艺制成的片剂,质量可控,稳定性较好。结论处方3工艺成熟,质量稳定,是一种易于服用、奏效快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992.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 ,A组 (74只眼 )术后给予 rh EGF眼液 ;B组 (87只眼 )术后给予赋形剂。分别于术后第 1天、7天、15天、30天进行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BU T)及泪液分泌试验观察加以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7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BU T、泪液分泌量及角膜荧光素着色均有好转 (P<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术后第 15天、30天 A组各项检查结果均有反复 ,与术后第 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组各项检查结果反复较小 ,与术后第 1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3年 11月的 2 7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死亡 16例 (5 9% ) ,其中 11例 (41% )死于发病后 0 .5 a内 ,3例 (11% )死于发病后 1a内 ,2例 (7% )死于发病后 3a内。死亡的 16例患者中 ,播散型患者 7例 ,局限型患者 9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应有足够的认识 ,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 1 53钐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盐 (1 53Sm- EDTMP)与 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 (商品名云克 )联合应用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各种骨转移癌 132例 ,随机分组治疗 ,第 1组 4 2例患者仅静脉注射 1 53Sm- EDTMP,1.0× 10 7Bq/ kg,第 2组 5 0例患者 1 53Sm- EDTMP联合 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 ,1 53Sm- EDTMP用量不变 ,并与静脉注射 1 53Sm- EDTMP后的第 5天开始用 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连续 5 d。第 3组 4 0例患者静脉滴注博宁 ,10 d1个疗程。结果 第 1组镇痛有效率为 6 1% ,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平均 4周。第 2组联合用药组镇痛有效率达 80 % ,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平均 8周。第 3组镇痛有效率 4 2 % ,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平均 2周。 3组疗效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不论 1 53Sm - EDTMP单独使用还是与 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用药都是治疗多发骨转移的有效止痛方法 ,相比之下 ,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镇痛效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固定的肽核酸(bis-PNA)探针相结合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基因传感器阵列固定上针对乙肝病毒的bis-PNA探针,加入靶DNA与之反应,然后加入预先处理过的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结果直接加入靶DNA所引起的频率改变为15.83±7.31Hz,反应时间为45.16±12.87min,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浓度为3.0mg/ml),所引起的频率改变最为明显,为112.16±12.7Hz。结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能有效地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明显缩短反应体系时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应用高分辨心电图鉴别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与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 :对17例室律整齐的室速和12例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分析 ,观测QRS波与P波的关系。结果 :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图上 ,17例室速中16例未见P波 ,12例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者全部见到P波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应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分析显示P波的方法有助于室律整齐的室速与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7.
人胎胰岛细胞单层培养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铁虹  高淑玮 《天津医药》2004,32(4):197-198,F002
目的:改良消化培养人胎胰岛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用V型胶原酶2g/L和Dispace110.3g/L在32℃水浴消化分离胰腺组织,通过转皿和碘乙酸结合的方法消除成纤维细胞,将先消化好的胰岛细胞及时转皿保护,适度调整培养液pH和控制CO2气体量。结果:成功地培养了人胎胰岛细胞。结论:掌握好以上环节可大幅度提高胰岛细胞获得率。  相似文献   
998.
有胫前黑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黑斑和肾活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 DM)肾脏、皮肤病变的性质及两种组织病变与T2 DM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3例门诊T2 DM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T2 DM伴胫前皮肤黑斑的发病率;对16例T2DM伴胫前皮肤黑斑的患者均进行了。肾活检和皮肤活检,对101例伴胫前皮肤黑斑T2 DM的血清做了血清蛋白电泳。结果:T2 DM伴胫前皮肤黑斑的发病率为24.78%;肾活检和皮肤活检的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肾脏有不同的病理形态改变,但肾脏和皮肤存在许多免疫复合物沉积;有4例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凝胶上有多余的蛋白带,位置一致,分子质量较大。结论:这类患者肾脏和皮肤同时受自身免疫损害,胰腺β细胞和眼底病变可能为同一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9.
张秋枫  郑荣秀  田迎春  辛玥 《天津医药》2004,32(5):296-298,F002
目的 :了解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 (NS)的大鼠血清、尿及肝脏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浓度的变化 ,探讨肾病综合征生长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Wistar系雄性大鼠阿霉素致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尿、肝组织的IGF -1水平。IGF -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肾病组大鼠血清IGF -1明显降低 (P<0.01) ;尿IGF -1明显升高 (P<0.01) ;两组肝组织内的IGF -1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IGF -1浓度与血清IGF -1浓度呈负相关 (r= -0.78,P<0.01),而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 (r=0.78,P<0.01)。结论 :NS大鼠伴随着尿蛋白排泄的增多 ,其尿IGF -1的排泄也增多 ,导致其血清IGF -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纪远中  聂卫  张志尧  戈以椿  匡朴  李德华  王士贤 《天津医药》2004,32(6):324-326,F00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NM23/NDPK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9例NSCLCNM23/NDPK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原发灶NM23/NDPK阳性表达率与NSCL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NM23/NDPK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但与组织学分级及分化程度无关。NM23/NDPK阳性率在NSCLC伴淋巴结阳性组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NM23/NDPK阳性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对NSCLC进行NM23/NDPK的检测,有助于预测NSCLC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以及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