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300 HBsAg positives were distributed in 262 families. 14 of the 262 families had two or more HBsAg positives. In the 14 families, 7 showed the same subtype HBsAg, probably due to HBV infection from family source. Another 7 families showed HBsAg of different subtypes, definitely due to infections from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2.
R-PHA检测HBsAg阴性的248份献血者血清,用SPRIA检出阳性标本19份,(7.66%)。建议用SPRIA筛选血源血。294份献血者血清,用SPRIA检出Anti-HBs阳性97份(32.99%);PHA检出阳性57份(19.39%)。Anti-HBs阳性的血液仍可作输血用。用IAHA检测献血者血清Anti-HBc,阳性率为35.35%。Anti-HBc高滴度的血源血,可能传播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在日本某家庭内的四名成员中,发生了两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首例病人是47岁的家庭主妇,她在1977年6月1日发病,因确诊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被收容住院。她在住院前和出院后,都是由其长女(22岁)照料和护理。长女与母亲相距三个月时(附图),也同样患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但在一起生活的父亲和妹妹未曾出现肝炎的症状,肝功能化验也正常。通过作者观察,认为在这一个家庭内出现了两名病人,并不是一起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爆发,而是由于母女密切接触传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避开原有切口选择第一戳孔 ,必要时采用开放法置入穿刺鞘 ,注重腹腔粘连区的分离技巧。结果 本组 2 6例其中 2 5例成功完成手术 ,中转开腹 1例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HBsAg亚型是HBV不同病毒株的标记,鉴定HBsAg亚型对于判定HBV感染来源和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有重要意义。掌握HBsAg亚型分布特征,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制定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为此,我们探讨了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它在祖国医学中归于心悸、怔忡、胸痹、眩晕、昏厥、脉结代、迟脉等范畴。笔者临症从补益着手,调整阴阳,收效颇为满意。兹举四例证之。〔例1〕李某,女,24岁,军人,1981年4月初诊。一年前因患感冒高热(39.8℃),治疗退热后,自感胸闷、头晕、心悸,症日益明显;伴低热、发现脉跳间歇;查心电图为心肌炎(病毒性),频发房性早搏。曾经安定,大仑丁、普鲁卡因酰胺,辅霉A、三磷酸腺苷等治疗,疗效不明显而转诊中医。证见:心悸心慌、头晕胸闷、少寐多梦、口淡食少、面色少华、年来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结代。心电图:频发性房性早搏。脉症相参,显系气血两亏、心神失养。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病人护理的最佳办法。方法:对118例病人采用除药物外的综合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行为的支持。结果:全部病人效果明显,康复质量高。结论:更年期病人采用综合性护理指导是提高该病康复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避开原有切口选择第一戳孔,必要时采用开放法置入穿刺鞘,注重腹腔粘连区的分离技巧。结果本组34例其中32例成功完成手术,中转开腹2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262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进行为期4年血清流行病学随访。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表明,HBsAg持续携带的危险因素为ASC的HBsAg滴度和居住地区。在α=0.05水平上建立的二因素模型下,HBsAg滴度的OR和标准化β_k均为最大。因此,ASC的HBsAg滴度是HBsAg持续携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HBsAg持续携带者中HBsAg高滴度组(≥1:256)的adr亚型检出率(78.33%)高于低滴度组(≤1:128)的adr亚型测出率(57.14%),可能是由于adr亚型毒株具有HBsAg持续性趋向所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