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效果及其临床管理.方法 通过对150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封闭式吸痰的临床观察,对照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封闭式吸痰的操作方法、临床管理及其优越性.结果 封闭式吸痰在临床应用方面已得到认可,与传统开放式吸痰相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优越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依从性.结论 封闭式吸痰操作方法简化、优点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强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护理工作简报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方法组织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检查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编写成护理工作简报,每月一期进行通报、学习、整改、追踪评价。结果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优于实施前,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实施前减少。结论护理工作简报的实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 资料:采用SUT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治疗组):1998年3月~1999年4月住院脑血管病患者58例,男36例,女22例;~40岁2例,~50例8例,~60岁19例,,70岁16例,70岁以上13例;脑梗死44例,脑出血14例;病程1周~3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 0~15分 18例,中型15~30分26例,重型30~45分14例。对照组为同期脑卒中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40岁2例,~50岁10例,~60岁18例,~70岁26例,70岁以上4例。病程3h~3年;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对照组2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ST).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切口较对照组小(P<0.01),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PDT与ST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易于床边实施、安全、实用的气管切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气道湿化给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气管切开患者70例,根据设定的入选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给氧方法,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气切面罩结合气切口微量注射泵泵入0.45%生理盐水。干预组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观察比较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气管内痰痂形成、血气分析中PaO2平均值、PaCO2平均值。结果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内痰痂形成、动脉血气PaO2及PaCO2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文丘里与伺服型加热湿化器联合应用湿化给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效果及吸氧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按摩,结合止吐药对患者化疗后呕吐的疗效.方法 选择肿瘤化疗患者11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治疗组(n=60).两组化疗期间均使用格雷司琼葡萄糖3 mg静脉注射,治疗组化疗前2h进行按摩和穴位敷贴内关(双)、足三里(双)、中脘,每天按摩3次,每天更换敷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经过护理干预,有效率治疗组为78.3%,对照组为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按摩有利于降低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的呕吐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的干预下进行治疗,对比其监测的正确性、灵敏性,并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的 PICCO 测量以及日常的导管维护。结果:实验组PICCO监测心脏前负荷各种指标结果更加精确可信,在其干预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的监测(P<0.05)。结论: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做好导管护理和测量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尽早进行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临床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专科护理建设是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护士培训层次、专科技能训练、专科理论知识培训、专科护理记录、教学科研等几个方面来加强专科护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对31例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经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老年重症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疾病种类:呼吸衰竭持续机械通气15例,重症感染1例,脑出血术后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均行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性溃疡(PU)是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PU的近期愈合率明显提高,但仍会部分复发,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PU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旨在监测高危人群,并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从而降低PU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