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康宁  谭毅  闭福银  居昱  韦增良  潘浩 《疾病监测》2011,26(4):278-283
目的 从HA1基因层面探讨2007 -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甲3流感病毒的变异、进化发展规律,探寻与WHO疫苗推荐株以及上海市、北京市和浙江省等地当年流行株之间的差异。 方法 提取广西22株2007 - 2009年甲3流感毒株RNA,并测定其血凝素重链(HA1)区域的核苷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与当年疫苗推荐株及上海、北京和浙江等地在HAI以及HAI抗原决定簇区域的差异,分析进化关系。 结果 22株广西甲3流感病毒2007年与2008年比较接近,HA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值分别为99.39%和99.08%;而与2009年变异较大,同源性均值分别为99.04%和97.78%。而对比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008 - 2009年甲3流感疫苗株A/Brisbane/10/2007,广西3年分离株HA1区氨基酸酸同源性均值分别为99.81%、99.25%和97.94%。2009年广西甲3流感病毒与当年疫苗株比较,HA1抗原决定簇发生了6个氨基酸的替换,且发生在A、D、E三区。各年度散发株和暴发株同源性较均在99.00%以上。2007年广西甲3毒株与上海及北京比,HA1区氨基酸同源性均值分别为99.83%和99.12%,2008年比较结果分别为98.93%和99.25%。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2009年分离株与2007年、2008年及当年疫苗株距离较远,单独分支。 结论 广西2007年与2008年甲3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较为接近,2009年毒株发生了较大变异。广西与上海、浙江等地分离株更为接近,而与北京分离株差异较大。WHO推荐的当年疫苗株均滞后广西流行株。  相似文献   
32.
目的查明广西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及其基因亚型。方法用夹夜法捕获宿主动物,用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肺标本,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RT-PCR法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全S基因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系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应用ELISA法检测鼠肺抗原792份,阳性6份,RT-PCR测定其中5毒株,基因型为汉城病毒,进一步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均为S2亚型。结论广西汉坦病毒基因型为汉城型汉坦病毒,亚型为S2。  相似文献   
33.
Dig-HBV基因探针是一种新型的非放射性探针。用这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探针检测142例慢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发现约半数为HBV-DNA阳性,亦即有传染性。HBV-DNA的检出与HBsAg滴度不呈平行关系,比e抗原的检出率高。实验表明Dig-HBV探针检测HBV-DNA是判定HBsAg携带者传染性的一种既敏感又可靠的方法,而且显色较深结果易观察,背景的非特异性着色少,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非放射性探针。  相似文献   
34.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球虫病。1979年崔君兆等首次在广西开展人畜弓形体感染情况调查,分离出了弓体虫株,发现3例病人,证实广西有弓形体病及流行。1983~1986年我们再次用间接血凝(IHA)方法,对广西8个地区、5个市、34个县和1个矿人群进行为期4年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综合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用桂弓虫株,按本室常规制作间接血凝诊断红细胞。血清采自广西40多个县(市)正常人群和部分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广西部分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方法2006年在广西部分地区采集鼠血及鼠肺标本,用ELISA法测定其抗原和抗体。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通过RT-PCR法扩增部分M片段上的核苷酸序列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并分型。结果在294份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鼠血标本中有42份抗体阳性,鼠抗体阳性率为14.3%,在鼠肺标本中检测到一株SEO型的出血热病毒,带毒率为0.33%,阳性标本来源为广西沿海地区钦州市。结论2006年捕获的宿主动物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鼠抗体阳性率为14.3%,带毒率为0.33%,鼠抗体阳性率和带毒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鉴定出一株SEO型汉坦病毒。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长期免疫地区人群HBV流行规律的变化趋势。方法整群抽样结合横断面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HBV感染标志并进行分析。结果(1)平均HBsAg阳性率为7.5%,0~19岁人群HBV感染指标显著低于≥20岁人群。(2)0~19岁人群HBsAg阳性率1985年高于2005年;1985年的抗-HBs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从1~岁组的12.4%到60~岁组的53.8%,而2005年0~19岁组的抗-HBs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985年抗-HBc阳性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2005年的0~19岁组的仅为2.8%~26.8%,显著下降。结论研究人群中HBV流行规律发生显著变化,0~19岁人群的HBV感染率远低于20岁以上人群,证实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37.
<正> 我们根据弓形体可以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繁殖的特点,于1986年8月用鸡胚生产弓形体间接血凝(IHA)诊断抗原初步成功,报告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 用桂弓1虫株接种小白鼠制成速殖体腹水液,选用个大的良种杂交鸡胚。鸡胚弓形体抗原制备(简称鸡胚抗原)参照于恩庶、崔君兆主编《弓形体病》第211、226页所示的方法,稍加改进制  相似文献   
38.
<正> 我们对广西南部人群弓形体感染情况已作过调查。为了解广西北部的感染情况,1985~1986年,我们采用常规IHA法,对广西北部3个地区11个县、市(矿)共3402人血清弓形体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方法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捕鼠,捕获鼠经分类鉴定后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抗原,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肺组织标本用RT-PCR检测汉坦病毒核酸及分型。结果 2006-2008年共捕获宿主动物17种1984只,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51%;褐家鼠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汉城型病毒。结论广西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并存在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