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1.
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诱导趋化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52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health donors, HD)PBMCs中5个经典的Ⅰ型干扰素趋化因子诱导基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重组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趋化物(interferon-inducible T cell alpha chemoattractant,I-TA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2, MCP-2)、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α),计算趋化因子积分,并与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PBMC上述趋化因子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CP-1[180.4(54.1,501.1)比16.4(0.8,27.8)]、IP-10[320.4(104.8,534.7)比24.1(0.9,31.4)]、I-TAC[48.4(25.4,144.7)比24.1(3.6,31.3)]、MCP-2[201.6(104.3,658.7)比24.6(2.8,32.8)]、MIP-1α[168.3(110.4,527.6)比21.5(0.8,31.4)](Z=-4.775,-4.676,-4.479,-4.298,-5.022;P0.0001)。且趋化因子积分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显著增高[48.4(25.4,144.7)比2.2(0.6,4.0),Z=-5.630,P0.01]。同一患者,与稳定期相比,疾病活动期的趋化因子积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 MCP-1、IP-10、I-TAC、MCP-2、MIP-1α的mRNA水平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增高,趋化因子积分可能是反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活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343151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关系.方法 常规方法对104例As患者和95名健康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用TaqMan探针对rs1343151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 rs1343151位点各基凶型频率在AS组中分别为90.4%(C/C)、9.6%(C/T),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1.6%(C/C)、8.4%(C/T),2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6,P>0.05);2组C和T等位基凶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2,P>0.05).结论 IL-23R单核苷酸多态性rs1343151不是影响中国人群AS患者致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护患关系,护士对患者态度是不善交流,护士仍局限于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尚未关心到患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14.
随着麻风病的基本消灭 ,如何早期发现规则治疗病人 ,已成为麻风低流行状态下巩固和发展防治成果的重要课题。为探讨近年该项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为今后的防治决策提供确切依据 ,现将该市1995~ 1999年新发现的 18例麻风初诊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分布于 7县(市、区 )的 17个乡镇 17个行政村 ,其中男13例 ,女 5例 ,男女之比为 2 .6 :1;年龄 2 2~6 4岁 ,平均 41.2 2岁 ;职业以农民为主 ,占 17例 ,工人 1例 ;多菌型 (MB) 7例 ,少菌型 (PB) 11例 ;病期 0~ 16年 ,平均 3.2 7年 ,2年内病期 14例 ,占 77.78% ;发现方式 :…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并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RA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骨密度、体成分、血清肌生成抑制素,将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患者分为肌少症组(20例)和无肌少症组(8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肌抑素水平,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可能与RA并发肌少症相关的因素。结果 RA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17.89%。与无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RA病程较长(P=0.028),关节肿痛数、ESR、CRP、IL-6、DAS28及HAQ评分、低骨量/骨质疏松发生率、激素使用率显著增高(P=0.000~0.009)。两组脂肪含量指数(F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肌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病程长且疾病控制不佳易并发肌少症,IL-6是RA相关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