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常义,陈国志,肖安平,杨纶先,马俊我院采用脊神经后根囊腔内引流的新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9例。其手术目的不仅在于消除或减轻空洞内囊液对脊髓的持续性压迫,而且防止了术后囊腔闭合所致的囊液重新积聚。经1~6年随访,...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腰骶脊髓Iα背根兴奋性与肌肉痉挛的关系。方法:在12例患儿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中,直接电刺激L2~S1节段的408条Iα背根小束,观察其兴奋阈值和传导潜伏期等值的改变,并比较5例患儿13条背根的术后电生理变化。结果:各节段脊小束兴奋阈高低不均,但传导潜伏期值在正常范围。术后残余Iα背根的兴奋阈明显提高(P<0.05),其它电生理值无改变(P>0.05)。结论:脑瘫患儿脊髓r-环路的外周传入不均衡;手术通过减少Iα背根传入纤维的异常兴奋性而缓解肌痉挛  相似文献   
143.
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疗效追踪杨纶先常义陈国志马骏肖安平王铁军王云汉本文报告了1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治疗的疗效追踪。作者采用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并对其疗效进行了1~7年的随访。即刻有效率:97.1%,复发率:55.9%,其中一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4.
有关胃电的报导多见于狗、猫、兔等动物,而对大鼠则较少研究。我们观察了大鼠胃窦部、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肌电活动,结果如下。 实验用正常大鼠15只,予先经手术将铂丝双电极分别埋藏在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各距幽门括约肌1厘米)及幽门括约肌肌层上。电极引线由皮下行进至背部肩胛骨间引出供记录用。伤口愈合后(7-10天)用日本产RM-6000型多道记录仪同时记录出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金志制剂的抗抑郁作用以及对皮质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强迫游泳、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实验和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方法,观察金志制剂对动物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以及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金志制剂可显著缩短动物的不动时间,并能拮抗皮质酮诱导的神经毒作用,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结论:金志制剂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4-12岁下肢痉挛性脑瘫儿童,应用电刺激及显微技术,按不同脊神经节段,不同比率选择性切除脊神经后根,观察术后肌张力缓解情况。结果 25例儿童术后双下肢痉挛消失,7例好转,排尿费力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9例随访6个月-4年,未见痉挛再现。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全面了解洞头县境内儿童体内的血铅水平。方法取2006年7月~2008年9月洞头县教育幼儿园及门诊体检的1~6岁儿童8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其血铅含量。结果洞头县境内儿童体内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组的平均血铅含量及铅中毒检出率明显高于1~3岁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洞头县1~6岁学龄前儿童的血铅含量偏高,且高年龄段儿童的血铅含量及铅中毒人数均高于低年龄组,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