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年龄段维吾尔族人群糖脂代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维吾尔族人群血糖、血脂水平的特点。方法: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维吾尔族872人,测定血糖、血脂、血压、身高、体重、腰围。按年龄分为5组,比较各组以上指标及代谢异常指标人口百分数。结果:组1的腰围显著低于组3、组4和组5(P〈0.01),与组2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统计学差异。组1有14.61%达到代谢综合征(MS)诊断,显著低于组4和组5(P〈0.05)。结论:维吾尔族总体存在着较严重的腹型肥胖,其中男性有76.37%存在腹型肥胖,女性有72.09%存在腹型肥胖;腰围在40岁以后明显增大;代谢综合征在50岁以上显著增加;但不同年龄维吾尔族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方法 按照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蜱类群落组成。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采获蜱类5属9种,以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为优势种类,分别占35.8%和33.6%。但在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的蜱类群落组成有所不同。叶尔羌河流域及北部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蜱类种类丰富,共采获5属8种,占捕获总种数的88.9%。游离蜱指数较塔里木东部和南部低,分别为30.47、84.30和85.31,寄生蜱指数高,分别为15.19、10.10和10.85。璃眼蜱属蜱类以亚东璃眼蜱为主,占92.0%,亚洲璃眼蜱占有很少比例,为5.8%,寄生蜱以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为主,但较塔里木东部和南部低,分别为55.8%、65.8%和74.7%,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仅占很小的比例,占0.2%;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南部蜱类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均为2属5种,较西北部少。游离蜱指数明显较西北部高,寄生蜱指数低。游离蜱中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在南部地区占主要地位,为72.6%,而在东部地区以亚东璃眼蜱为主,为66.9%,存在25%左右的交叉,寄生蜱中以图兰扇头蜱为主,并较西北部的比例偏高,血红扇头蜱的比例达10%左右,与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基本一致,较西北部高出20倍左右。结论 塔里木盆地蜱类动物地理区划在宏观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不同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中蜱类的群落结构却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IL-6、TNF-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II)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的临床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1%(36/39)比71.79%(28/39)](P<0.05)。观察组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4.32±2.03)ng/L比(48.14±3.53)ng/L,(19.43±2.04)ng/L比(28.33±2.8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05±0.87)分比(8.97±0.96)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7.44%(38/39)比94.87%(37/39)](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对兔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9只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于3D打印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制备,18只制备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模型,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组)、传统支架组(B组)、组织工程骨支架组(C组)各6只。在术后4、8、1...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准噶尔盆地东部区域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体蚤群落结构。方法采集2010—2014年大沙鼠体蚤的种类、染蚤率和蚤指数等数据信息,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等群落结构因子分析。结果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寄生蚤4科5属6种,平均染蚤率98.51%、总蚤指数9.18,其中簇鬃客蚤占65.8%,是大沙鼠的主要鼠体蚤,其次为粗鬃客蚤占27.8%,其他4种蚤占6.4%;大沙鼠体蚤群落中常见种2种,其余4种为稀有种,相对稀有种类数为66.7%,多样性低(0.485 0)、均匀性高(0.868 9)、优势度适中(0.512 3);从春季至秋季,总蚤指数呈现春秋季高,夏季低的"U"型变化,蚤种丰富度、多样性呈增高趋势,优势度下降;大沙鼠寄生蚤类群落中簇鬃客蚤和粗鬃客蚤占有的资源均最多,处于第一阶层,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39 8和0.924 1,其次为长吻角头蚤和秃病蚤指名亚种,处于第二阶层,第三阶层的则为叶状切唇蚤和重要狭蚤;时间维显示,6种蚤的3个生态位层次十分明显,且叶状切唇蚤(0.228 0)和重要狭蚤(0.000 0)在时间维上的生态位宽度较营养维更低。结论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寄生蚤群落与该疫源地其他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群落组成的独特性,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均高于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平均水平,而丰富度、多样性低于平均水平,优势度较高;年季间蚤类群落结构指标存在一定的波动,并发生季节性的规律性变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复方丹芪颗粒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含量、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丹参、黄芪、肉苁蓉醇提取条件。结果:确定最佳醇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复方丹芪颗粒醇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应用维吾尔医综合疗法治疗4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维吾尔医妇科共计收治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参与研究患者共计40例,其中治愈12例、显效23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临床疗效较好。结论在临床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维吾尔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2003年2月24日巴楚县发生了6.8级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饮水设施的损害,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自治区将巴楚县列为一级腹泻病监测县,并于4月1日开始实施霍乱、伤寒、痢疾、O157等4种肠道传染病的监测。4月1日至6  相似文献   
89.
1病例资料女,70岁。因发现中上腹回纳性包块1年,局部红肿、疼痛5天入院。患者述入院前1年不明原因的在中上腹部出现突出包块,饭后、站立及重体力劳动明显,平卧时消失,无任何伴随症状,未治疗。近5天腹部包块突出后不能回纳,疼痛加重,局部红肿,诊断为腹白疝嵌顿并感染。查体:体温36.5℃,脉搏80/m in,呼吸20/m in,血压113/80 mmHg。腹部饱满,脐上可见20 cm×15 cm大小的包块,质较硬,表面发红,局部皮温高,有明显的触痛,肠鸣音减弱。医技检查:血白细胞2.9×109/L,红细胞2.65×1012/L,血红蛋白156 g/L;B超检查示脐区有8.8 cm×4.8 cm的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核黄素转运蛋白2(riboflavin transporter-2,RFT2)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胃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癌旁胃黏膜组织标本各6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RFT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F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RFT2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组织学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性别、民族、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T2蛋白表达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降,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