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换膝骨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全部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不予以任何超前镇痛,实验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术后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前1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中IL-6、IL-10、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实验组在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SS膝关节评分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实验组在术后12 h、24 h及48 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患者术后IL-10水平均降低,但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0%。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术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抗炎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反应减少,有效保护患者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2.
吴伟  钟喜红  曾文  官蓉威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6-17,19
目的分析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对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6例合并颈椎不稳,行颈前路混合减压(即椎体次全切除+邻近间隙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观察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4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完整随访。症状均明显缓解和消失,JOA评分由术前6~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13~16分(平均1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1例患者出现钛网下沉。结论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无传统术式取自体髂骨块植骨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钢丝引导缝合联合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钢丝引导缝合联合微骨折术...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介绍非顶椎截骨矫正陈旧性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陈旧性脊柱结核性角状后凸的患者采用非顶椎截骨进行矫正手术治疗。后路充分暴露固定节段,顶椎近侧放置4对椎弓钉,远侧放置3对椎弓钉,安装双侧棒临时固定。选择顶椎下方邻近解剖结构相对正常的椎体进行全椎体截骨,交替调整双侧钉-棒,配合体位调整,逐渐矫正畸形。锁定钉-棒系统,后侧植骨融合。[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8±2.3)h,术中出血量平均(2 150.0±937.9)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自截骨平面以下的截瘫,术后1年随访肛周及双下肢感觉及运功功能无明显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减少[(3.1±1.1),(1.5±0.5), P<0.001];ODI功能障碍指数无显著变化[(9.7±1.7),(9.9±4.6), 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矢状面Cobb角[(151.1±28.7)°,(19.7±5.2)°, P<0.001]、矢状面偏移[(28.9±11.6) mm,(3.9±2.8)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