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41.
42.
扬子毛茛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香  郭琳  吴春高 《中成药》2005,27(11):1335-1336
目的:分析扬子毛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方法。结果:鉴定出17个化学成分,鉴出率占全油的43.27%。结论:α-雪松醇(4.69%)、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7.93%)、3-甲基-2-[3,7,11-三甲基-月桂烯基]呋喃(2.62%)、植醇(12.56%)为扬子毛茛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3.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受累是影响患者行走功能的重要因素,观察关节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纯应用地塞米松做比较。方法:选择2000-06/2001-11解放军第二○二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多伴有大关节的炎症、并处于活动期(休息时伴有中度疼痛、晨僵>1h、3个以上关节肿胀、关节压痛>8个,血沉>30mm/h)。所有患者均获全面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4例。实验组用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联合膝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疗程4周。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②采用类比评分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定。③疗效评估以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分值(疗后-疗前)为评估指标,>20分为显著进步,>10分为进步,<10分为无效。治疗后进步曾经>10分,后又降低至<10分者为复发,于治疗后1,2,3,4周进行。④在治疗前,治疗后1,4周进行肿胀指数、压痛指数的评定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滴度、血象及肝肾功能变化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4周后实验组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著进步1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21.4%,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有效率随治疗后时间的推移由100%下降至93.8%,对照组由100%降至21.4%。②治疗后1周两组膝关节的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及压痛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4周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类风湿因子滴度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肌肝、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显著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有效防止复发,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塞米松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范亮  郭琳  高建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24-125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发病原因及其该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001-03/2005—05收治的经过临床确诊的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3-81(65&;#177;3.27)岁。在发病24h内分别进行经颅超声血流图、脑电图、头颅CT检查及简易心理测试、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测定。 结果: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全部7例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波形。简易心理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经颅超声血流图检查结果提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缓慢。修订的韦氏记忆量丧测定结果提示部分患者发病后会遗留部分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结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发病原因与椎基底动脉供血减少有关,患者发病后会遗留部分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inducing apoptosis of Omi/HtrA2 in renal tubular cells with postasphyxial serum of neonate. Methods 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cell line HK-2 cell was used as target cell.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asphyxia group and Ucf-101 (Omi/HtrA2 special inhibitor) treated group. The challeng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obtained from neonates 24 hours after asphyxia was 20%,and the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of Ucf-101 was 10 μmol/L.The Omi/HtrA2 translocation in renal tubular cells was observed with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the rate of apoptosis was detected with flow cytomete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Omi/HtrA2 was translocated into cytoplasm in asphyxia group, and the rate of Omi/HtrA2 translocation in HK-2 cells of asphyx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28. 1 % vs. (9.4±2.1)%, P<0. 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postasphyxial serum, the rate of apoptosis of HK-2 cells in asphyxia group wa s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6. 3±4. 4)% vs. (12. 4±2. 9) %, P<0. 01]. Compared with asphyxia group, the rate of apoptosis in HK-2 cells in Ucf-101 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27. 0± 3. 9)% vs. (36.3±4.4) %, P<0. 01]. Conclusion These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s that postasphyxial serum of neonate can induce apoptosis of HK-2 cells, and translocation of Omi/HtrA2 from mitochondria into cyto-plas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etion mechanism in induction of apoptosis.  相似文献   
46.
肺内良性畸胎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发生与第三咽囊有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肿瘤本身多无临床症状,多因合并感染就诊而发现,故常诊断为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术前诊断多不能准确。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47.
静脉血栓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妊娠妇女的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要远高于非妊娠妇女。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妊娠期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护理的相关文献,并得出以下结论:妊娠期和产后血液的特殊状态,以及分娩期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导致了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发;而加强孕期保健,积极筛查,早期识别,早期处理,鼓励自然分娩及积极的对症处理是防治妊娠期静脉血栓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高血压是中风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针灸科中风合并有高血压的住院患者505例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将其按轻、中、重3种程度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检测抗霉素A1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产生菌1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用MTT法检测抗霉素A18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按分类学常规方法研究株107A-01824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结果 抗霉素A18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生长:这个细胞株均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与己知种-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avus)一致.结论 红树林内生放线菌是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0.
目的检测抗霉素A1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产生菌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用MTT法检测抗霉素A18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按分类学常规方法研究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结果抗霉素A18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生长;这两个细胞株均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与已知种——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一致。结论红树林内生放线菌是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