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4篇
  免费   1080篇
  国内免费   614篇
耳鼻咽喉   237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937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2944篇
内科学   1644篇
皮肤病学   217篇
神经病学   294篇
特种医学   6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097篇
综合类   6086篇
预防医学   2726篇
眼科学   286篇
药学   2546篇
  19篇
中国医学   2345篇
肿瘤学   532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509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1122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172篇
  2011年   1196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1046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776篇
  2000年   656篇
  1999年   549篇
  1998年   468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105篇
  1983年   103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6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在进行针刺肌筋膜触发(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s)联合药物治疗后疼痛的疗效和对血液活性物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血清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 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西南大学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5名偏头痛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针刺组及联合组,每组15例。药物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周;针刺组采用针刺头夹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中的MTr Ps,每周3次,共治疗2周;联合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每日3次,并针刺病人头夹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中的MTr Ps,每周3次,共治疗2周。分别对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和头痛影响评分、血液活性物质ET和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基线期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针刺组在干预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且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三组病人在干预后的ET与NO数值较治疗前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有效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把2011年3月~2012年8月接受住院治疗且满足急性感染性喉炎确诊条件的92例患儿划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接受常规治疗,乙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结果甲组无效13例(28.26%),有效23例(50.00%),显效10例(21.73%),总有效率为71.74%。乙组无效1例(2.17%),有效12例(26.09%),显效33例(71.74%),总有效率97.8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声嘶、发热、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及犬吠样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较甲组有显著的减少(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喉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对组织蛋白与核酸损伤较小的合适的甲状腺脱钙方法。方法甲状腺钙化标本30例分成6组,每组5例,首先分析比较常规10%硝酸溶液过夜脱钙与表面脱钙之后,标本在伊红-苏木精(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核酸质量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几个层面的区别;第二,比较多种脱钙液(10%硝酸、20%甲酸-盐酸、PLANK液、氯化钠盐酸甲醛液等)表面脱钙的效果是否不同。结果与过夜脱钙相比,表面脱钙之后各组HE染色质量、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着色效果、DNA浓度与质量均明显提升(P<0.05)。各表面脱钙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检测需求的甲状腺钙化标本,表面脱钙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脱钙方式。  相似文献   
995.
996.
文题释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 断裂:材料或构件力学性能的基本表征。根据断裂前发生的塑性变形的大小,可把材料的断裂分为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两大类。随材料和条件的不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高温下的蠕变断裂以及环境作用下的应力腐蚀断裂,均可表现为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了股骨骨折,并探讨了载荷速率、载荷角度及松质骨在髋部骨折中的影响,但骨小梁的断裂仿真仍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仿真模拟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小梁压缩断裂的生物力学过程。 方法:取去势大鼠右侧股骨于Micro-CT扫描股骨远端,获得大鼠股骨感兴趣区域骨微结构参数及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几何优化后在Hypermesh 14.0前处理,包括体网格划分、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设置载荷1 200 N,作用时间2 ms,在LS-DYNA软件中进行运算。 结果与结论:①感兴趣区域骨小梁显示空间分布不均;②骨小梁体积小、数量少的部位最先开始出现变形断裂,板状及较大体积的骨小梁最后发生断裂塌陷;③Von-mises应力变化趋势与骨小梁断裂塌陷趋势大致相同;④感兴趣区域骨小梁断裂塌陷过程包括了垂直塌陷和水平扭转,其中水平扭转程度及速率低于垂直塌陷,使得横断面扭转成角大小及成角速率小于冠状面成角;⑤破坏单元的剪切应力增幅及峰值较Von-mises应力小;⑥提示骨小梁断裂塌陷是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不同平面的变形、成角。 ORCID: 0000-0002-5792-3012(吴宇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97.
文题释义:网状Meta分析:Meta分析通常只能比较2个干预措施,面对多种干预措施时却束手无策。网状Meta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筛选多种干预措施的方法,其是基于多个研究分析2个以上干预措施之间间接比较结果或直接比较结果与间接比较结果的合并结果的Meta分析。标准化均数差(SMD):Meta分析会遇到相同指标而计量单位不同的情况,文中的疼痛评分为连续型资料,对于连续型资料的效应量可采用标准均数差表示,其不仅消除了绝对值大小的影响,还消除了度量衡对结果的影响。背景:目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较多,治疗效果各有优势,虽然已有许多Meta分析比较两两手术方式的疗效,但缺乏几种手术方式疗效的比较。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有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回顾性研究。按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42个研究,5 156例患者,涉及9种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化学溶核术、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网状Meta分析显示(从优至劣):①缓解腿痛疗效方面排序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融合术>腰椎间盘置换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缓解腰痛疗效方面排序为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排序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手术成功率方面排序为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化学溶核术>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⑤再次手术率方面排序为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化学溶核术>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⑥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排序为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化学溶核术,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各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腰椎间盘置换术和腰椎融合术在手术成功率方面较好,化学溶核术在手术成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疗效均较差,经皮自动椎间盘切除术在手术成功率及再手术率方面疗效较差。 ORCID: 0000-0001-6307-8532(向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骨显像受检者饮水开始时间对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影响,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公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骨显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于注射骨显像剂前1 h开始饮水1 000 ml,后者予注射骨显像剂后2 h饮水1 000 ml,均1 h内饮完。采用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注射显像剂后0.5 h、1 h、2 h、3 h、6 h、12 h、24 h的7个时间点,距受检者正面0.5 m、1 m、2 m、3 m处4个距离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比较2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2.5 μSv/h时所需时间及距离。 结果 两组在注射显像剂后0.5 h、1 h、2 h、3 h、6 h的5个时间点、距受检者0.5 m、1 m、2 m、3 m处,试验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低为2.5 μSv/h所需的时间和距离。两组图像质量均比较满意,达到诊断标准。 结论 骨显像受检者在注射前1 h饮水1 000 ml可以在保证显像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显像剂的排泄,降低注射后6 h内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护理人员可利用测量结果来指导患者、家属及公众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999.
<正>输尿管结石通常体积不大,急性发病,常伴有腰疼、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由于患者一般会选择紧急就医诊治,所以通常不会延误诊治[1]。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右输尿管膀胱壁间段巨大结石患者,该患者被误诊为膀胱结石多年,最后于术中发现,给予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v1.5对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ASMCs,复制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随机分组如下: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溶剂DMSO对照组(HD组);低氧高二氧化碳+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组(HU组);低氧高二氧化碳+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组(HS组);低氧高二氧化碳+MAPK通路激动剂茴香霉素(anisomycin)组(HA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Kv1.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HH组和HD组细胞活性增加(P<0.01),PCNA蛋白表达上调,Kv1.5及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HH组和HD组间各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较之HD组,HU组、HS组及HA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或P<0.01),PCNA蛋白表达下调,Kv1.5及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显著(P<0.01),其中以HA组各指标变化最明显。结论:钾离子通道Kv1.5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大鼠PASMCs增殖、凋亡的调节可能与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