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扁平疣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5-ALA-PDT治疗,应用LED光源照射,功率密度70 mW/cm2,距离20 cm,照射20 min。对照组60例,采用冷冻治疗。末次治疗后20 d判定两组疗效。末次治疗后3个月后判定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治疗1~4次后,痊愈率92.0%,治疗后无感染、溃烂或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经1~4次治疗后痊愈率71.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6.0%,对照组复发率21.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ALA-PDT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 c2x(+),构建pMAL 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用可溶性Sap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亲和层析法纯化抗血清后,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该研究成功制备了抗Sap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51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ap2蛋白。结论纯化后的Sap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具有高特异性,为快速检测侵袭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皮肤镜在色素性皮损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针对黑素瘤的诊断已建立起系统性的诊断方法,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4.
早在1655年由德国Borrelus首先提出皮肤镜的使用,1991年Friedman等引用了dermoscopy这个术语.皮肤镜检查是一种非侵袭性、简单的诊断技术,通过从表皮对皮肤的水平面进行观察,结合放大观察的优点,将宏观临床皮肤病学与微观临床皮肤病理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黑素细胞性、非黑素细胞性及各种良恶性皮损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前后宫颈尖锐湿疣皮损Toll样受体(TLR)7和TLR9及α干扰素(IFN-α)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宫颈尖锐湿疣皮损在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TLR7、TLR9、IFN-α及IRF-7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宫颈部位皮损光动力治疗前可检测到TLR7、TLR9、IFN-α及IRF-7的表达,而且表达比正常对照组高。经过光动力治疗后,局部皮损TLR7、TLR9、IFN-α及IRF-7的表达量下降,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动力治疗后宫颈尖锐湿疣皮损TLR7、TLR9、IFN-α及IRF-7等免疫受体及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提示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前后局部免疫状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6.
银屑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多基因调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世界约2%的人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紫外线光疗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稳定的银屑病病变。本文综述了紫外线光疗历史,总结了中波紫外线、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长波紫外线、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紫外线、308nm准分子激光及准分子光、体外光化学疗法、气候疗法和格克曼疗法的治疗机制和临床疗效的现状及新进展,同时展望了银屑病紫外线光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27.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0年Dale与Laidlaw发现组胺与变态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组胺(histamine)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尤以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含量最高。组胺的效应细胞上有两类组胺受体,即H1和H2受体,前者与组胺结合后导致外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皮肤镜在男性生殖器部位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6例男性生殖器部位临床疑似尖锐湿疣的122个疣体,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师根据皮损形态特征结合临床病史进行临床诊断,然后采用皮肤镜进行诊断,并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122个疑似疣体中,采用肉眼观察确诊100个为尖锐湿疣,皮肤镜检查确诊112个,病理检查确诊114个.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皮肤镜检查的灵敏度是97.4%,特异度是87.5%;肉眼观察的灵敏度是87.7%,特异度是100%.在皮肤镜下男性生殖器部位尖锐湿疣颜色主要呈粉红色(98/114,86.0%),形态以乳头状多见(98/114,86.0%),有明显的血管特征(107/114,93.9%),其中多形血管(102/114,89.5%)和点状血管(98/114,86.0%)多见.结论 皮肤镜下尖锐湿疣疣体具有特征性结构,皮肤镜能够用于男性生殖器尖锐湿疣诊断.  相似文献   
29.
邹先彪 《家庭医生》2008,(22):11-11
●到皮肤科或变态反应科作吸入性过敏原的检查,目前常用的有点刺法和抽血检验法,当天可以出结果。 ●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外用止瘁霜、抗敏或抗喘的喷剂。 ●如果病情较重且迁延反复.可以采用疫苗脱敏疗法。一般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治疗.症状可显著改善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30.
莉莉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自从两年前她漂亮的脸上无缘无故长出一块白斑后,郁闷的阴云便笼罩在她青春的心扉上.眼看着白斑的面积逐渐在扩大,她焦急地四处求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