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早在19世纪80年代,相关的血管造影研究就显示了左侧胸廓内动脉(LITA)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与长期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隐静脉(SV)而受到广泛的认可[1]。CABG10年后LITA通畅率接近90%,而SV的通畅率仅为50%~60%。与此同时桡动脉(RA)作为CABG时除LITA之外的第二选动脉桥血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一、回顾RA首次被用于CABG是在1974年,但2年后因血管造影显示有35%的RA发生狭窄或闭塞,其发生率明显高于SV而被  相似文献   
52.
全动脉化冠脉旁路移植术(total arterial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TACR)优于单纯静脉或静脉/动脉混合冠脉旁路移植术,双侧乳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mammary artery,BIMA)冠脉旁路移植术远期效果优于单侧乳内动脉(singl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SIMA)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TACR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推广和普及.本文介绍常用TACR移植血管的获取技术和构型策略.  相似文献   
53.
创伤性膈肌破裂因伴随伤复杂和严重而影响或掩盖诊断。自1981年12月~1997年8月我们收治32例。术前确诊率94%(30/32),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性30例,女性2例;年龄16岁~66岁,36岁以下者27岁,青壮年发病者为多。其中闭合性钝挫伤29例(煤窑塌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输注供者来源的转染了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siRNA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在延长同种小鼠移植心存活时间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脂质体为载体,将化学合成的MyD88siRNA导入BALB/c小鼠(供者)骨髓来源的DC中,制备转染MyD88siRNA基因的DC(MyD88siRNA-DC).随机将27只C57BL/6小鼠(受者)平均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培养8 d的DC(Day8-DC)组及MyD88siRNA-DC组,分别将PBS、Day8-DC及MyD88siRNA-DC输注至受者体内.于输注后第7、14和21天时应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观察供者DC在受者脾脏内的存活情况;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受者脾脏内T淋巴细胞对供者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另取27对供、受者(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通过袖套管技术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平均分为PBS对照移植组、Day8-DC移植组及MyD88siRNA-DC移植组,各组于移植前7 d分别经受者门静脉注射0.5 ml PBS、2.0× 106个Day8-DC及2.0× 106个MyD88siRNA-DC.于输注后第7天,观察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病理检查观察排斥反应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者血清巾Th1及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12、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MyD88siRNA-DC在受者脾脏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MyD88siRNA-DC组受者脾脏内T淋巴细胞对供者抗原的反应性最低(P<0.01).PBS对照移植组、Day8-DC移植组及MyD88siRNA-DC移植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分别为:(6.67±1.37)d、(13.67±2.25)d和(24.50±4.42)d,与PBS对照移植组相比,Day8-DC移植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延长(P<0.01),而MyD88siRNA-DC移植组移植心存活时间较Dby8-DC移植组进一步延长(P<0.01);MyD88siRNA-DC移植组移植心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最低,受者血清中INF-γ和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输注转染MyD88siRNA基因的供者DC能够延长同种小鼠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受者Th1/Th2免疫偏移及形成供、受者微嵌合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5.
酒精、腺苷、高钾三种心脏停搏液的比较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腺苷、高钾三种心脏停搏液的比较研究(摘要)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邓勇志,王子林,唐进,周世民,李家成,任国良临床上通常采用低温结合高钾心脏停搏液(CP)的方法来实现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但这并非最理想。最近,有作者报道酒精或腺苷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56.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2年2月间连续2084例正中切口右房-升主动脉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观察它们在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36例肺部并发症(6.5%)。肺部并发症的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相对危险度OR=1.49)、吸烟(OR=1.64)、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OR=2.36),术中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冷心脏停搏液(OR=1.56),术后危险因素包括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2.00)、2次开胸(OR=2.0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2.39)、胸腔积液(OR=2.63)、术后脑血管意外(OR=5.45)、膈神经损伤(OR=8.09)、以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12.87)。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不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术后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以及肾功能衰竭需要肾透析对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最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不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采用血管平滑肌细胞(SM)特异性SM22α启动子/平滑肌肌球重链蛋白(SMHC)增强子,构建靶向大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的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移植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构建大鼠特异性SM22α真核表达载体SM22α-p/e-mTOR-短发卡RNA(shRNA),建立大鼠颈静脉-动脉移植模型,在血管吻合完成后通过Pluronic F-127质粒缓释系统对血管内平滑肌增殖进行局部RNA干扰.实验分5组,每组20只SD大鼠.A组:对照组(25% Pluronic F-127组);B组:SM22α组(SM22α-p/e-mTOR-shRNA);C组:巨细胞病毒(CMV)组(CMV-p/e-mTOR-shRNA);D组:阴性对照组(空质粒pGenesil-10);E组:阳性对照组;其中,B组和C组统称实验组.根据实验分组的不同,将含有50 μg shRNA质粒,或50 μg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凝胶,或单纯200μl 25% Pluronic F-127凝胶均匀涂抹在移植静脉周围,分别于术后1、3、7、14 d获取移植血管.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新生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磷酸化-mTOR (Ser2448),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评估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结果 术后7d各组新生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A组新生内膜较术后1d增厚12.4倍;B、C、D、E组分别增厚9.7、4.8、7.6、2.6倍.术后14d,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移植静脉α-SM-actin表达阳性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CNA阳性表达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磷酸化-mTOR(Ser2448)阳性表达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术后移植静脉凋亡细胞阳性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凋亡面积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SM22α-p/e-mTOR-shRNA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mTOR信号通路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预防或延缓移植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58.
肺动脉高压(PAH)是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平均压力25 mm Hg(1 mm Hg =0.133 kPa),同时肺小动脉楔压<15 mmHg;以肺血管过度增生和重构引起肺小动脉收缩为其病理基础,以肺动脉压升高及肺血管阻力增加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疲劳、胸痛和晕厥,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及死亡.PAH是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由左向右分流导致肺血容量增加引起.现对西地那非作用于NO途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CHD-PAH)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40例先心病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总结,认为对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注意:术前选择适当病例和良好准备;术中保护心肌;术后避免缺氧、应用足量扩血管药,保持血动力学平稳,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3例,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例。所有患者于术前经过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均小于1.5cm,并经过血管超声及CTA检查了解颈动脉、椎动脉及大脑Willis动脉环情况。随访6~12个月,分析临床效果。结果23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后左上肢平均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45mmHg)。18例患者左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运动感觉无受限。随访6~12个月,无神经系统症状发生,3例有左上肢轻度缺血和肌肉轻度萎缩。15例患者于出院后6个月接受CTA复查,发现破口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均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内漏。结论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