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致病性有关的主要致病基因及其相应的致病因子 ,如使宿主粘膜细胞产生损伤的eae基因与intimin、由特异性噬菌体上slt基因编码的SLTs、O157∶H7特异性质粒上溶血素基因编码的溶血素 (hly)等。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O157多克隆抗体及食品中双抗ELISA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志晶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3,32(6):606-609
本研究获得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克隆抗体 ,建立了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 10 3 ~ 10 4 cfu ml;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 ,对非O157菌株无交叉反应 ;经过增菌 ,鸡肉与牛奶染菌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均为 0 1cfu g(cfu ml)。  相似文献   
13.
食品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复合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志晶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4,33(6):716-719
根据大肠杆菌O15 7:H7特异性基因fliC ,rfbE ,SLTI与SLTII设计四对引物 ,建立了复合PCR方法 ,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为 5 6 0bp ,6 78bp ,2 10bp与 4 84bp。该方法可以一步检测出O15 7与H7特异性抗原基因 ,并可同时检测该菌产生SLT毒素的类型 ,与 71株试验菌株的基因型完全配合 ,是一种特异、高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牛奶样品中大肠杆菌O15 7:H7的检测 ,经过增菌步骤检测限可达 0 1cfu 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用于快速和特异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复合PCR方法.方法 根据rfbS、rfbE、fliC和vi基因序列设计4对PCR引物,对54株沙门菌和其他菌属的菌株进行复合PCR检测.结果 采用所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可分别检测到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3条和2条特异性条带带型,可与其他菌株带型准确分开.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可用于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5.
许多候选疫苗是高度纯化的.但有时单体抗原的免疫原性很低,而抗原传递系统可以优化这类抗原的提呈.新疫苗越来越多,而把这些疫苗纳入免疫计划的机会有限,免疫注射次数受限制,而联合疫苗可能会导致免疫学和物理化学的不相容性,这些问题亦可由抗原传递系统解决.作者就胃肠外和黏膜传递系统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包括基于脂质的系统如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和多聚微球体.此外,还对无针皮肤传递器材如喷射注射器、微针和贴片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苍蝇对E.coli O157:H7传播作用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方法在Excel工作表中模拟E.coli O157:H7的粪口传播过程,利用@RISK软件对模型进行Montecarlo模拟。结果 由此交叉污染途径引起人群感染的概率为10^-5~10^-3/餐。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爆发调查数据基本吻合。通过模型分析可知,苍蝇排泄物中的含菌量及苍蝇的数量是影响人群感染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以苍蝇污染途径模拟E.coli O157:H7感染危险性的定量评估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评估危害与危险性关系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细菌学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了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质粒,噬菌体与染色体上与其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分析及检测各种方法,包括培养法,各种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帕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是1999年在马来西亚发现的动物病毒。基因组全长18246个核苷酸,其序列与亨得拉病毒同源性最高。尼帕病毒引起人类急性脑炎,病死率高。果幅是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在马来西亚的爆发中,猪是大多数人类病例的传染源,未发现人传人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