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117篇 |
药学 | 63篇 |
中国医学 | 30篇 |
肿瘤学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背景与目的: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乳放疗,为有效地代偿摆位误差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是将临床靶区向计划靶区外放合适的边界,但对于不同乳腺癌患者外放相同的边界是否妥当尚存在争议,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析,探讨各生理特征参数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并进行初步分组,为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97例,利用CBCT分析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肿瘤位置、体重指数、胸围及患侧乳腺体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对于连续变量,按中位数分组;对于肿瘤位置,将患者按左右进行分组,并个性化确定靶区外放边界。结果:患者体重指数、胸围和乳腺体积分别与头脚方向(Pearson=0.40,P<0.01)、头脚方向(Pearson=0.43,P<0.01)和左右方向(Pearson=0.42,P<0.01)呈中度正相关,同时三者分组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P=0.001;t=-5.182,P=0.001;t=-2.712,P=0.008)。并且胸围及乳腺体积分组在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36;t=-3.550,P=0.001)。按体重指数、胸围和乳腺体积中位数分组确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3.1~4.5、4.6~8.0和4.9~5.3 m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的体重指数、胸围及乳腺体积与摆位误差存在相关性,推荐根据以上生理特征参数为不同乳腺癌患者确定合理的个性化靶区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422.
423.
小动物放射研究平台是为肿瘤放射治疗和放射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个高效研究平台;是有着等中心及非公面适形照射机架等诸多结构和性能优势的精确放射仪,通过其平台上CBCT获取的三维图像,可以实时的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和照射,保证了小动物精确照射和研究的时效性。小动物放射研究平台的广泛使用,在加速临床转化的同时,又推动了放射治疗学和放射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4.
山东省2005/2006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下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度网络直报流脑疫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山东省2005/2006年度报告流脑60例,比2004/2005年度(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下同)减少33%,发病率为0.065/10万;死亡9例,比2004/2005年度上升11%,死亡率为0.010/10万,病死率为15%。病例分布于13个设区的市,均为散发;1~4月发病39例,占病例总数的65%;<20岁48例,占80%;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民工分别占47%、20%、20%;流行菌群以C群为主。结论应采取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流脑的发病和流行,加强疑似病例和健康人群的病原学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流行菌群的变迁趋势和C群流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425.
一起农村小学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山东省1999年曾对8月龄~7岁儿童进行了1次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但在2000年3月巨野县龙固镇1个村发生了一起麻疹爆发,发病193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35.22%,该村发病率为2.35%.病例主要集中在镇所在地的1所小学,发病170例,该校罹患率为14.1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12岁的在校学生(占88.08%),<2岁及≥15岁病例分别占5.18%和1.04%.由于报告迟缓,疫情蔓延历时68d,呈典型的自然流行过程.学龄儿童MV有效接种率低,造成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本次爆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26.
山东省风疹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风疹发病现况 ,进一步做好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工作 ,对近年来山东省风疹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自 1995年山东省推广风疹疫苗免疫接种以来 ,风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风疹疫苗免疫接种存在漏洞 ,风疹仍在局部地区以爆发形式呈小规模周期性流行。 1999年全省共报告风疹 114例 ,2 0 0 0年报告 2 13例 ,2 0 0 0年比 1999年上升 86 84 % ;高峰季节为春季 ,病例主要集中于学龄儿童 ,1999年 7岁发病最高 ,2 0 0 0年为 10~ 12岁。免疫史分析发现 ,山东省风疹发病主要与风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有关。因此 ,今后应加强风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 ,以降低风疹和CRS的发生 ,提高麻疹监测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427.
山东省1993~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变化对消除麻疹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山东省1993~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变化,为调整免疫和监测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对山东省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3~2006年各年麻疹年龄别发病率均以<7岁人群最高,其中<1岁人群近年来增加显著,由1993~1998年的7.68/10万增加到2005~2006年的77/10万;≥15岁人群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1993~1998、1999~2004、2005~2006年,≥15岁人群发病率分别为0.26/10万、0.31/10万、1.96/10万.1~14岁病例分别占76.63%、57.53%、29.64%,构成比呈减少趋势,而<1岁病例构成明显上升,2005、2006年分别占19.65%、26.77%.爆发病例1993~1998年主要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2002年后较大规模的爆发多为成人,流动务工人群麻疹爆发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成人麻疹爆发的主要人群.1999~2004年人群抗体监测显示,15~19岁、20~39岁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低于其他年龄组,分别为1465.20和1∶426.51.结论 山东省麻疹发病年龄由儿童为主逐渐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成人麻疹,特别是流动务工人员麻疹病例的增加给消除麻疹带来挑战,因此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特别是流动人口麻疹监测和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8.
429.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技术在测定并校正肺部恶性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过程中靶区位置误差的意义。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例肺部恶性肿瘤并接受SBRT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均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并配准。分别记录治疗前后靶区位置误差。根据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外放公式MPTV(外放)=2.5Σ+0.7σ计算PTV外扩大小。结果:治疗前靶区位置左右、头脚、腹背方向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0.0mm、16.9mm、8.7mm,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4±2.8)mm、(3.4±4.6)mm、(2.9±3.4)mm。在线校正并治疗后,靶区位置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最大值分别为7.6mm、4.6mm、7.0mm,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1±2.0)mm、(1.5±1.6)mm、(1.7±2.0)mm。无图像引导PTV外扩大小为左右7.96mm、头脚11.72mm、腹背9.63mm,有图像引导并在线校正PTV外扩大小为左右6.65mm、头脚4.87mm、腹背5.65mm。结论:IGRT技术可即时校正SBRT治疗前由摆位引起的靶区位置误差,并测定治疗过程中的靶区位置移动,能提高治疗精度,并有助于PTV外扩的制定。 相似文献
430.
许青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8):109-1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
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该院接受PCI 治疗的90 例AC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
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 配体(sCD40L)、P2Y12 反应单位(PRU)、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经
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组MPAR、sCD40L、PRU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hs-CRP、MMP-9、
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CI 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未出现支架
血栓、心源性死亡及严重脏器出血;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为6.67%(3/45),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 患者PCI 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小
板聚集程度,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