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报告在我国海南岛的抗氯喹疟疾流行区,用青蒿素水混悬注射剂一次肌注500mg,同时顿服周效磺胺1.000mg、乙氨嘧啶70mg和伯喹30mg的方法(以下简称青周乙伯一次疗法),治疗60例恶性疟患者的研究结果: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2.84±2.22小时(50例);平均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为41.63±2.05小时(60例);平均配子体原虫消失时间为3.3±0.6天(22例);随访观察至用药后28天(58例)和60天(52例)均未发现复燃病例,根治率100%。药后付反应轻微,未发现有明显毒性。同期用青蒿素水混悬注射剂1,200mg分两天肌注;周效磺胺1,000毫克 乙氨嘧啶70mg 伯喹30mg一次顿服;氯喹标准剂量1,500mg,三天分服等三种方案对照比较,在体温恢复正常和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方面,除单用  相似文献   
52.
我国南方人群高度流动地区的疟疾控制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群的流动和聚集是引起疟疾扩散(输入或输出)和暴发流行的重要成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加剧了疟疾的传播流行,严重影响控制和消灭疟疾的进程,是当前各国疟疾控制规划中面临的普遍而难以解决的问题。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疟疾防治中也深受流动人口问题的困扰。为此,1985年我国政府卫生、公安、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电力和农牧渔业等5个部联合发布《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哲时办法》,加强对全国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及时遏止问题的继续恶化。目前,在我国南方人群高度流动的经济开发区和边境地区以及一些矿区,仍然是威胁我国疟疾控制规划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3.
大劣按蚊是海南岛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了解大劣按蚊的扩散范围(俗称飞行距离),是进行疟区流行病学分析,规划防制区域界限和评价防制措施的重要依据,国内未见开展此项观察;国外报道资料寥寥无几。海南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科技人员苏善强、王志光等,在中山医科大学何桂铭教授  相似文献   
54.
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分型法用于地理株的鉴定。[方法 ]Chelex 10 0离子交换法提取滤纸血样中的微量DNA ;套式PCR和等位特异PCR技术、琼脂糖电泳分析法、斑点印迹和Southern印迹 探针杂交技术分别用于判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用本文描述的套式 等位 特异PCR分型法 ,从一小片滤纸血样提取的微量DNA中 ,扩增出不同长度范围的 3种判别性片段 :6 5 0~ 770bp(间日疟种特异 ) ,15 0~2 30bp(温带族特异 ) ,5 88~ 6 15bp(PV 2型特异 )。用本法检测参考虫株出现的带型和长度与设计的靶序列完全吻合。检测 5 9份国内感染血样 ,42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 ,15份为热带族虫株 ,2份为PV 2型虫株。 4份境外感染血样中 ,2个巴基斯坦分离株均为温带族 ,缅甸和老挝各 1株均为热带族虫株。 [结论 ]①本法能同时区分PV 1型 ,PV 2型以及温带族与热带族虫株 ,且较现有 (PCR 探针杂交 )法更为简便、快捷 ;②现场血样初步检测结果显示 :我国存在PV 1型 (温带族与热带族 )虫株和PV 2型虫株 ,也可能存在温带族东南亚组虫株。  相似文献   
55.
抗疟药联用治疗我国抗药性恶性疟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与疟疾长期斗争中,抗疟药是最主要的武器,联合用药则是发挥武器威力的重要手段.在抗药性恶性疟不断扩散和快速发展的今天,抗疟新药开发研制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新药出现抗性的速度.因之,联合用药更是简捷对付药物抗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研究的热点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6.
海南建省以来抗氯喹恶性疟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贤铮 《海南医学》1997,(3):153-155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同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行病学的新特点,适时调整防治措施:2.筛选出几种抗疟药联4和新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和现场防治;3.在全省主要疟区推广控制抗氯喹恶性疟的“毛阳模式”。疟疾发病率自1989年起膛年下降,1996年降至历史最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告1990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发区进行的疟疾流行潜势的调查结果。昆虫学、寄生虫学及社会学调查表明:三亚市开发区疟疾呈不同程度流行,山区流行严重,居民原虫率和 IFA 水平均高;丘陵区相对较低;滨海平原区未发现传疟媒介。凤凰机场和牙龙湾旅游区一期工程建在滨海平原区,不会出现严重流行;但牙龙湾旅游区二期工程所在地流行潜势较高,须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8.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各种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疟药。方法: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结果:甲氟喹和奎宁分别测定36例和33例,未发现抗性病例。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抗性率分别为84.6%、86.1%和38.0%。有8.3%病例对咯萘啶有抗性,少数病例对青蒿素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结论: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有高度抗性,但停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有所恢复。对哌喹抗性率和抗性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咯萘啶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在逐渐降低。上述抗疟药抗性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59.
试验于1986年海南岛乐东县和崖县进行。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喹哌均有抗药性。试验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扩展试验和双盲随机化试验方法进行。药物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病例观察28d(第1wk必须住院)。 甲氟喹(mefloguine)每片含基质250mg,12岁以上患者顿服3片,总剂量750mg. 法氟喹(fansimef)每片含甲氟喹250mg、乙氨嘧啶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海南省高疟山区的南桥乡和东方镇的8个黎、苗族居民点的调查资料,就影响疟疾流行的有关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山住宿和未使用蚊帐以及无疟防知识等3项因素为主要的危险因素。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疟防社会经济横向调查资料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