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筛选特异性好、亲和力强、效价高、质量稳定,且能批量生产的抗A、抗B及抗D抗体。方法:对抗A、抗BMcAb细胞株生产出的高效价抗A、抗B及抗D抗体,从特异性、亲和力和效价等方面进行检测和选择。结果:3种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和两种抗D抗体试剂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试验均合格;3种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的效价均为1∶256,两种抗D抗体试剂的效价均为1∶64;ABO、Rh(D)血型快速检测纸卡的抗A、抗B抗体效价为1∶256比较合适,抗D抗体的效价为1∶64比较合适。结论:通过特异性、亲和力和效价检测,3种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差异不显著,两种抗D抗体试剂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参精扶正方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参精扶正方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行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放疗起始口服利血生,20 mg/次,3次/d.观察组口服参精扶正方,1剂/d.两组疗程均到放疗结束.观察骨髓抑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4,21,28,35,42 d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Ⅲ度骨髓抑制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粒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欣粒生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精扶正方能防治食管癌放疗所致骨髓抑制,减轻临床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102例MPN患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情况,突变阳性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分为纯合突变和杂合突变;回顾性分析102例MPN患者临床特征。结果:102例MPN患者中71例(69.6%)存在JAK2V617F突变,包括34/4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2.9%),25/41例ET(61.0%),11/18例PMF(61.1%)和1/2例CNL(50.0%)患者。其中T/T纯合突变12例(PV 9例、ET 1例、PMF 2例),其余均为T/G杂合突变。纯合突变的PV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平均22.2×109/L)显著高于杂合突变者(14.8×109/L)。突变阳性的PV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平均16.7×109/L)和血小板计数(平均446.7×109/L)显著高于突变阴性的PV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平均计数分别为8.0×109/L和270.0×109/L)。ET患者中,突变阳性者初诊时的血红蛋白值(平均144.3g/L)和白细胞计数(平均14.6×109/L)显著高于突变阴性者(124.9g/L和11.7×109/L),而且,突变阳性者有较高的并发症(血栓、出血、骨髓纤维化、转为白血病)发生率。PMF患者中,突变阳性者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平均12.3×109/L)显著高于突变阴性者(6.3×109/L)。结论:MPN患者JAK2V617F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初诊时的血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突变阳性的ET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配药质量的影响,解决密封瓶药物残余量过大的问题。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密封瓶药物残余的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然后开展活动。结果配药残余率由活动前的40.5%降低到活动后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配药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配药质量,减少密封瓶中的药物残余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以双频指数为控制变量的闭环反馈吸入麻醉药用药系统,并通过临床验证确定该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整个研究分为建立用药系统和临床验证两个阶段。首先建立闭环控制用药系统,系统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部分为吸入麻醉药闭环控制软件《吸入麻醉执行者》,在此软件中建立了吸入麻醉药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软件的反馈算法采用PID算法,此软件与麻醉深度监护仪、注射泵、紧闭循环麻醉机等硬件共同组成闭环控制用药系统。临床验证阶段使用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多种药物进行闭环反馈麻醉,并选择腹腔手术、开胸单肺通气手术、肥胖患者等不同人群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使用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多种药物闭环反馈麻醉控制双频指数的稳定性均达到或超过人工控制麻醉的水平,闭环反馈麻醉系统在开胸单肺通气手术、肥胖患者等药代动力学变异很大的患者中取得满意的效果,说明采用BIS作为控制变量是可行的,采用PID算法作为系统控制算法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结论采用BIS作为控制变量,PID算法作为控制算法的吸入麻醉药闭环反馈用药系统控制多种吸入麻醉药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深度平稳,对单肺通气及肥胖患者等药代动力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系统性能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6.
152名新生儿重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血常规、生化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152名新生儿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及血气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为(346±125)μmol/L,换血后为(226±93)μmol/L,有明显下降(P<0.05);换血前RBC、Hb、Hct分别为(3.82±1.11)×1012/L、(130±35)g/L、0.38±0.09,换血后为(4.76±1.09)×1012/L、(146±32)g/L、0.42±0.09,有明显上升,均P<0.05;换血前pH为7.41±0.08,换血后pH为7.40±0.20(P>0.05)。结论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7.
2006年3月-2008年4月,我们对具有潜在生物学假阳性的样本125例进行了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68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32~84岁。合并高血压42例,鼻中隔偏曲7例。  相似文献   
29.
患者王× ,女性 ,12岁 ,保定市东高庄村人。主因发现左上臂肿物一周就诊 ,查体 :体温正常 ,无皮疹 ,左上臂内侧中段可触及一肿物 ,约2cm×3cm×2cm大小 ,质地较硬 ,活动 ,无压痛。以纤维瘤收入院并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证实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追问病史 ,2个月前曾被猫抓伤左上臂 ,当时无明显不适症状 ,未引起重视。猫抓病是由接触猫或被猫抓伤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潜伏期3~10d。其特点是 :(1)常有猫抓病史 ,儿童青少年发病较多 ;(2)发热伴流感样症状 ,个别患者低热或不发热 ;(3)原发性皮疹位于抓伤部位 ,初为淡红色丘疹 ,继而为疱疹 ;(…  相似文献   
30.
妇女怀孕后,胎儿的营养完全由母亲从食物中获取。孕妇摄入的营养素除了维持自身机体代谢和消耗所需之外,还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营养的缺乏,不但影响自身健康,也直接影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流产、早产、畸胎、死胎等现象均于孕妇摄入的营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