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描述2009年我国九省区成年人膳食维生素A(VA)摄入状况及在1989-2009年期间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9-2009年CHNS八轮调查中18-4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膳食视黄醇、胡萝卜素和总VA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作为VA摄入状况的评价指标。描述2009年分性别、年龄、地区的VA摄入水平;1989-2009年期间分地区的成年人膳食VA摄入状况、视黄醇占总VA的比例及总VA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比例的人群分布变化趋势。结果 2009年我国成年人膳食总VA、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68.0(μg RE/d)、1712.2(μg/d)和409.7(μ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郊区高于县城、农村。膳食总VA和胡萝卜素摄入量在1989-2009年间有升有降,变化不明显,视黄醇摄入量略有增加。视黄醇在总VA摄入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城市、郊区、县城、农村分别从1989年的60.6%、57.0%、57.7%、53.8%上升到2009年的62.1%、59.6%、63.0%、61.3%。膳食VA达到RNI以上的人群比例从1989年的36.1%小幅降至2009年的32.9%,变化不大。结论我国成年人膳食VA摄入状况尚可,1989-2009年间变化不明显,但仍需注意县城和农村的摄入下降趋势。视黄醇在总VA中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62.
茶多酚抗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减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茶多酚对于肿瘤、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和皮肤老化的防治作用方面研究颇多 ,并证明具有肯定疗效 ,而对于抗脑衰老和老年痴呆方面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整体动物实验及动物血清和脑内SOD活性测定的方法 ,旨在观察茶多酚改善学习记忆的减退和抗氧化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昆明种小鼠 ,雌雄各半 ,体重 2 0~ 2 2 g(吉林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D 半乳糖 (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 0 3 0 40 6) ,茶多酚 (纯度约 3 0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影响眶内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整理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眶内电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疗效痊愈为结局指标。比较痊愈组与未痊愈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治疗次数、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痊愈34例,有效55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9.47%。治疗前、后患者水平最大复视角度中位数分别为18.25°和7.03°,眼位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分和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未痊愈组相比,痊愈组患者的外展神经麻痹程度较轻,发病时间较短,治疗次数较多,高血压、高血脂、缺血性心脏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比例较低(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展神经麻痹程度、发病时间、HHcy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β=-1.763,P=0.001;β=-0.038,P=0.013;β=-2.782,P=0.000),治疗次数是影响疗效的保护性因素(β=0.060,P=0.002)。结论:眶内电针能够改善甚至消除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症状,对外展神经麻痹的功能重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临床治疗效果受患者的发病时间、治疗次数、外展神经麻痹程度、Hcy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DC)存在异常。本研究旨在分析ITP患者DC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以进一步明确ITP患者DC异常的机制。将ITP患者分为初诊纽、难治组、有效组(完全反应+有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骨髓和/或脾脏中髓系树突状细胞(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分布比例,各部位mDC、pDC细胞分化程度、成熟mDC和pDC抗原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各组患者各部位mDC比例均较pDC高,难治组各部位mDC、pDC比例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各组pDC比例各部位差别不明显;各组患者各部位mDC、pDC的CD86的表达较CD80高,各组mDC、pDC的CD80的表达比例均较低,各部位差别不明显;难治组各部位mDC、pDC的CD86表达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的CD86表达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ITP患者mDC、pDC的分布存在异常,脾脏mDC分布比例较高,分化较成熟,脾脏mDC可能与ITP发病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治的CAP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及治愈出院前分别空腹采集静脉血4ml,凝固后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于-70℃低温冰箱冻存待测。对照组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4ml,按照同样方法进行分离,冻存待测。所有标本均无溶血。结果入院时CRP阳性率为86.59%,明显高于WBC(44.25%)、N(67.83%)的阳性率(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66.
生物组织光谱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概述了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和漫射近似法,重点分析了连续波光谱学技术、时间分辨光谱学技术和频率分光谱学技术,并评价了三种无损光谱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最后中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畅 《江西医药》2006,41(9):676-677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65例小儿急性腹泻病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液,口服思密达,并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补液及口服恩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病程明显缩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8.
判断穿刺针是否进人硬膜外腔,是硬膜外麻醉成败的关键,气泡外溢试验可以帮助做近一步的判断.但因年龄和穿刺位置的不同,发生率也不一样.我院采用气泡外溢试验方法判定是否进入硬膜外腔观察100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100例采用气泡外溢试验的操作方法,在严格遵守硬膜外穿刺的情况下,穿刺针到达黄韧带后,再向前推进,有明显的落空感时,即停止进针,接上注射器,快速注入5ml液气体,除去注射器时,即可见气泡连续向外溢出,此即为硬膜外腔气泡外溢现象。多数为一次试验阳性,少数为二次或三次试验阳性,如超过三次试验仍无气…  相似文献   
69.
苏畅  王思雨  郭珺玲 《吉林医学》2012,33(7):1519-15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流程重组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对静脉输液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定全面的静脉输液程序,对于原来流程中存在的薄弱、安全隐患、浪费人力资源、不切合实际的环节进行改造,同时考虑护理的个体化计划制定、静脉输液安全性、护理的连续性、护士素质的提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家属的管理等方面制定并实施新流程,最大的特色是将原来因分工而被分解的工作流程重新整合或压缩为一个新的完整的任务,形成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安全性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流程。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偏差,遵循规范-再规范-创新-再创新的指导原则,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及静脉输液安全与质量,降低了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解决了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论:静脉输液流程的再造更新了护理人员的观念,提高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理安全性,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解决了工作分配的难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均可以实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