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院是一所隶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职工医院和市级文明医院,重钢职工总医院三门诊部即跃进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大渡口区革新村花园旁),该辖区有1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49876人(7355户),流动人口约1.6万,职工总医院二门诊部即九宫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大渡口区新工二村内),该辖区内有10个居委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我科1988年至1993年3月经CT诊断的原发性脑室出血28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保守治疗12例,对两种治疗方法做一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18个月至82岁,平均46.3岁,其中15岁以  相似文献   
13.
用可溶性基质制备出含活菌为105~106CFU/片的7种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菌膜,同时对各种菌膜的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观察,并应用这些菌膜对几项消毒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监测,初步认为菌膜的制备、保存、稳定性及重复性方面均优于“试验布片”。  相似文献   
14.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传播相关病毒的危险性大大降低,目前酶免疫检测(ELTSA)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但每年仍有少量新发输血后肝火病例报道,如美国无偿献血者每单位供血传播HBV的危险性为1/6.3万.这些危险主要来自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低病毒载量感染及人工操作失误等,其中"窗口期"漏检是影响血液安全性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为全省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防治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我们于1992年5~6月在望城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试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以该校全部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1.2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肠道蠕虫卵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查。1.3 蛔虫感染度分级标准每克粪便蛔虫卵数小于5000为轻度,5000~50000为中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我省30个县(市)120个调查点。受检率为95.6%(63794/66750),人群寄生虫感染率为76.7%(48933/63794)。蛔虫感染率为67.7%;钩虫感染率为22.9%。共查见寄生虫26种,其中省内首次报告6种:艾氏同杆线虫、东方毛圆线虫、棘口科吸虫、微小内蜒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和迈氏唇鞭毛虫。  相似文献   
17.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腹部淡红色扁平丘疹伴鳞屑,瘙痒反复发作8年,泛发2月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红斑、丘疹,附着鳞屑,伴瘙痒,搔抓后红斑变紫,色素沉着,反复发生。近2月来扩展到背部、四肢及颈部,皮损同前。系统检查无特殊;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检查:背部大红褐色斑,边缘呈堤状隆起而围成环形,表面有少量鳞屑附着(图1)。腹部可见针尖至绿豆大小淡紫红色扁  相似文献   
19.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凤  胡桂兰 《当代医学》2010,16(32):49-49
危急值系指临床实验室的某些测定结果出现异常(过高或过低),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数值。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而临床医生在并没有明确诊断或患者没有某种疾病的明显倾向时,危急值的出现并立即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全省学生常见肠道蠕虫防治寻找安全、有效的驱虫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2年5~6月,在望城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观察甲苯达唑与阿苯达唑的驱虫效果。以改良加藤法粪检蛔虫卵克粪卵数(EPG)在100个以上者、近2周内未服任何驱虫药,无过敏史、近期内无感染性疾病者为观察对象.按蛔虫感染轻、中、重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C、D4组。A组领服甲苯达唑(西安杨森制药厂产.批号910905325)500mg;B组顿服阿苯达唑(湖南湘中制药厂产,批号9205013);C组顿服阿苯达唑(杭州制药厂产,批号90040411);B和C两组剂量均为12岁以下200mg.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