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31.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 LPS组, n=23)、氯胺酮1组(K1组, n=22)、氯胺酮2组(K2组, n=23),各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LPS(25 mg/kg),K1、K2组分别在LPS注射前30 min肌肉注射氯胺酮 (100 mg/kg),K2组还在LPS注射后1、4、7 h皮下注射氯胺酮(20 mg/kg),观察72 h存活率.结果: 3组小鼠的72 h存活率分别为21.74%、54.53%、69.57% ,K1、K2组值分别显著(P<0.05)、非常显著(P<0.01)地高于 LPS组.结论: 氯胺酮可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72 h存活率,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PS刺激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32.
大学生失眠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睡眠障碍中失眠者占 97 5 % [1] ,Morrison等报道 10 -2 3 %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2 ] ,国内报道青年学生的失眠症状的现患率为 16 5 7% [3] 。失眠的原因复杂 ,本文主要测评大学生的失眠状况与人格类型、生活事件和情绪障碍的关系。分层抽取上海电力学院 1-4年级学生 6 14名 ,根据DSM -III对失眠症状的定义 ,查得有失眠症状者 119名为研究组 ,其中男生 98名 ,女生 2 1名 ,平均年龄为 2 0 6± 1 6岁。对照组来自经测验排除失眠症状的本院学生 119名 ,其性别 ,年龄分布与失眠组大致匹配(p …  相似文献   
233.
目的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感染性休克中具有多种作用,但其对休克转归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用NO产生的前体物质L-arg和其抑制剂NNLA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内毒休克大鼠转归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内毒素(10mg/kg,ip)组(ETX)、内毒素+NNLA(4mg/kg,ip)组、内毒素+L-arg(40mg/kg,ip)组和内毒素+NNLA+Lar-g组.上述处理后,测定大鼠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血浆NO水平(NO2-/NO3-)以及24小时存活率.结果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NO2-/NO3-明显增加,同时MAP降低,NNLA虽可抑制NO产生,升高MAP,但显著降低12小时和24小时存活率;而L-arg虽不能升高MAP,但可使其维持稳定,且24小时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NO对内毒素休克可能有有利作用,抑制NO合成则对休克的转归不利.  相似文献   
234.
战伤救治中止血带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南 《人民军医》2005,48(1):54-55
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止血带都是常用急救器材,发展中国家使用更加普遍。在以往的救治中,应用止血带曾挽救了很多伤员的生命,但也造成了许多伤害,主要为使用止血带后远端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而这种损伤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有人称止血带是“有时可以救命的魔鬼装备,说明它既可以救命,也可能致命。在常规战争中,大量失血仍是伤员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5.
目的 探讨高原条件下猪冲击伤、破片伤及冲击伤复合破片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海拔3500m(四川康定)和海拔380m处(重庆铜梁)采用铸型TNT炸药和五三式滑膛枪对长白山猪致冲击伤、破片伤和冲击伤复合破片伤,观察致伤后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高原和平原致伤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结果 平原条件下致伤后,猪早期平均动脉压(MAP)一过性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中心静脉压(CVP)呈下降趋势;单纯冲击伤、破片伤后,右心室内压(RVSP)显著下降,心输出量(CO)显著增加;复合伤后RVSP、CO显著高于单纯致伤组。高原条件下致伤后,RVSP显著上升,CO显著下降,CVP和MAP呈升高趋势。结论 破片伤可明显加重冲击伤伤情;在高原缺氧、低气压条件下,猪冲击伤、破片伤及复合伤伤情明显比平原条件下重,血流动力学损伤程度加重,其中以复合伤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