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近年上海市宝山区矽尘作业场所中矽尘浓度,为制定矽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3—2017年间宝山区内涉及矽尘作业的所有29家企业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对矽尘总尘和呼尘进行采样和检测分析。其中2013—2014年仅监测矽尘总尘情况,2015—2017年同时监测矽尘总尘和呼尘。
  结果  总尘采样227人次,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合格110人次,合格率为48.46%,CTWA中位数为1.10 mg/m3。五年间矽尘总尘CTWA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 < 0.01),总尘CTWA中位数也呈下降趋势,其中位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矽尘的呼尘进行个体采样80人次,CTWA合格62人次,合格率为77.50%,CTWA中位数为0.24 mg/m3。三年间矽尘呼尘CTWA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 < 0.05)。各工种矽尘总尘、呼尘CTWA浓度及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近年来宝山区工人矽尘接尘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忽视。应继续进行技术革新,加强相关监测,降低作业场所中矽尘的浓度;做好职业健康宣教,加强个体防护,以预防矽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宝山区1999~200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用Foxpro建立数据库,用Excel进行统计,圆分布检验采用CS1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山区1999 ̄2005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7起,确诊急性职业中毒56例(发病率42.4%),死亡3例(病死率5.4%)。经圆分布统计分析,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有集中于夏季、早上8时至下午4时、上班后2 ̄4h的倾向。从事故原因看,因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事故起数最多(占59.3%)。结论各用人单位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都应充分重视职业卫生,各司其职,做好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以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适合辖区现状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2010—2011年,在宝山区内对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组织网络,完善保障措施,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结果全区排摸职业病危害企业1 090家,其中职业病严重危害企业271家,一般危害企业779家。企业职工总数为125 301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职工共28 712人,占职工总数的22.9%。经过2年试点工作,宝山区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94.6%,比试点前(54.2%)增加了40.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覆盖率54.5%,比试点前(31.1%)增加了23.4%。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知晓率由培训前78.4%提高到培训后95.1%;不同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分知晓率由54.9%提高到85.2%;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部分知晓率由80.2%提高到98.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00%,比试点前(45.1%)增加了54.9%;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结论通过2 a的积极探索,宝山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覆盖率、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职业卫生监督覆盖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等都得到提高。多部门合作是适合宝山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苯系物作业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类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检测车间苯系物浓度与工人个体接触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不同工龄组工人血常规各项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甲苯作业场所检测与个体采样结果均未超标,作业场所二甲苯检测点不合格率5.6%,1名工人二甲苯个体采样结果超标。16家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总费用209.8万元,接害劳动者人均职业卫生经费3 240元。 结论 应继续加强宝山区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切实保护苯系物作业工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宝山区工厂企业铅职业病危害状况,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的发生。方法对9家存在铅职业危害的工厂的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共对20个作业点112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4个监测点短时间接触限值(STEL)浓度超标,5个点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超标,点合格率为75%。其中蓄电池制造业作业场所中铅浓度最高,STEL浓度最高达到0.56 mg/m3。收集1997~2004年共492份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其中体检结果正常407人,尿铅水平偏高(≥70μg/L)者42人,患有高血压等其他疾患者76人。铅作业工人的平均尿铅水平为32.2μg/L。个人问卷调查发现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也相对比较欠缺。结论某些铅作业岗位的铅职业危害较严重,存在铅危害的工序基本上以手工操作为主,工艺较落后,不能实现连续性密闭性生产,而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情况也不理想,此类企业应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毒口罩),还应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翁玮  秦景香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06,22(13):977-978
2005年8月5日,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上海化工职业病防治院的职业中毒报告卡:宝山某化工厂1名工人夏某被诊断为亚急性重度二氯乙烷中毒。接报后,区疾控中心于8月8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医院和病人工作场所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2010-2011年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2年的效果,探索符合宝山区实际的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试点前后均进行地毯式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录入专用数据库,数据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 试点期末,宝山区共有各类职业病危害企业973家,其中危害严重企业271家,一般危害企业702家,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31 522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00%,比试点前(45.1%)增加54.9%;职业健康监护率94.62%,比试点前(54.2%)增加40.42%;试点后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企业数比试点前均显著增加(均P<0.01);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比试点前(38.4%)增加61.6%;中小企业职业病报告率100%,比试点前增加100%;企业负责人或职业卫生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78.4%提高到培训后95.1%;不同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4.9%提高到85.2%;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知识知晓率由80.2%提高到98.1%.结论 该区建立了良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各项试点目标指标均超额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工频电场对35 kV配电间和220 kV变电站工作人员血液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9名低压电工(35 kV配电间工作人员)、36名高压电工(220 kV变电站工作人员)和110名对照组人员的血液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单核细胞数、单核细胞百分数、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免疫学指标包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高压电工组的淋巴细胞计数(LYM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核细胞百分数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电工组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电工组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接触220 kV高压工频电场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血液学指标及免疫功能产生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解决穿刺难题。[方法]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静脉穿刺引导仪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手工静脉穿刺。将肉眼可见头皮静脉与肉眼不可见头皮静脉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静脉穿刺引导仪穿刺肉眼不可见的静脉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徒手穿刺。[结论]静脉穿刺引导仪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特别对肉眼不可见的静脉有较好的穿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