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短暂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特征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  张荷  魏树林  王立君  杜超 《临床荟萃》2008,23(20):1475-1476
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少数患者可自行或经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在短期内完全回落.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适宜治疗措施尚待阐明,本研究对这一同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王立君  江平  张军惠 《河北医药》2011,33(22):3483-3483
患者,男,59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0年余,加重5d入院,入院前未正规治疗,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曾有阑尾炎疝气手术史,右小腿外伤史。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85%,远端血流Ⅱ级。回旋支近段狭窄约50%,中段局限性狭窄约70%,钝缘支开口局限性狭窄约90%,远段100%闭塞。右冠脉弥漫狭窄及不规则扩张,后侧支100%闭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72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保守治疗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甘露醇组(观察组,36例)和呋塞米联合小剂量甘露醇组(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将托拉塞米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7d后改为每8小时1次;同时给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7d后改为每8小时1次,然后逐渐减量.对照组呋塞米用法同托拉塞米,甘露醇用法及用量同观察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用药前后尿量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1%(31/36)比63.9% (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2组患者尿量及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第1天至第7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尿量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观察组:(3413±523)、(3753 ±610)、(3703±554)、(3812±446)、(3760±572)、(3725±558)、(3737±557)ml比(1821±416)ml;对照组:(3353±482)、(3558±630)、(3604±580)、(3736±559)、(3785±571)、(3708±557)、(3702±556)ml比(1845±442)ml],颅内压较用药前明显减少[观察组:(16.6±1.1)、(16.7±1.0)、(15.3±1.0)、(15.2±1.0)、(14.3±1.2)、(14.2±0.9)、(13.8±1.0)rm Hg(1 mm Hg=0.133 kPa)比(18.7±0.9)mm Hg;对照组:(17.1±0.8)、(17.3±0.9)、(15.6±1.2)、(15.7±1.0)、(15.3±1.0)、(15.1±1.1)、(14.4±1.2)mm Hg比(18.5±1.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的同一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尿量水平明显多于对照组,颅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2% (8/36)比13.9% (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疗效优于呋塞米,可减少甘露醇的用量,但应注意电解质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控制,由于患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常常使疾病反复发作甚至长期控制不良而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糖尿病综合征,因而对患者进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以前教育者使用的调查表不能真正表明患者的观点,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教育效果.教育者在进行教育前应该了解患者的知识储备、理解力、观念以及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知识的变化情况.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我们感到概念图分析方法应用在患者教育当中来探索他们先前的知识,评估他们在教育后获得的知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护理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如何实施科学管理,把年度护理工作有序、规范执行、落实好,一直是多年来探讨和实践的课题[1].护理人员必须迫切完善自我,一方面应加强医德修养、提高技能、充实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各级质控组织,注重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环节,使护理工作做得更精细.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揭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主要手段,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因首次造影结果呈阴性而被漏诊。动脉瘤内及瘤周的复杂病理、生理改变,及某些人为因素如术前准备不足,术者操作不熟练等,均可导致首次造影呈阴性。本文即就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的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肩毒性传染病,本病亦属出血性疾病,临床多以检验指标作为诊断及判定病情的主要依据。我们根据本院近四年来收治的200余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表现,总结了本病的几种血液、尿液改变的典型指标,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EHF血液方面的改变WbC增高、异常淋巴增多: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绝大多数病人以恶寒发热来诊,在第2~4病日血常规见白细胞总数升高15~30X10VL,重者可达40~5OX10’/L,分类以淋巴增高为主者达30~40%,升高程度为总数的60~90%。并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进展成高血压的时间关系和影响因素。提醒临床医生关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方法选择2009年抚顺石化公司在职职工健康体检时符合血压正常高值标准的体检者340例,连续3年体检时进行血压监测,并同时测量血脂、血糖、血尿酸等因素。结果监测1年后有25.29%进展成为高血压,2年后有28.82%进展成为高血压,3年后有33.53%进展成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