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1.
鎺ㄦ嬁涓庤繍鍔ㄧ枟娉曞潎鏄洰鍓嶈剳鍗掍腑鍔熻兘闅滅鐨勪富瑕佹不鐤楁墜娈?杩愬姩鐤楁硶鏈夌潃鑷韩鐨勭悊璁轰綋绯诲拰鏂规硶瀛︿綋绯?瀵瑰叾杩涜鍊熼壌,灏嗘湁鍔╀簬浣挎帹鎷跨枟娉曠殑鐤楁晥鎻愰珮.鏂囩珷浠庢帹鎷夸笌搴峰杩愬姩鐤楁硶鐨勫姣斿叆鎵?缁撳悎鎺ㄦ嬁鎵嬫硶涓庡姛娉曡嚜韬殑鐗硅壊,鎺㈣鎵嬫硶涓庡姛娉曞湪鑴戝崚涓不鐤椾腑鐨勫簲鐢?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时空参数与骨盆的运动学变化特征,从而为其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者进行步态分析,与其基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评价两组间在时-空参数、步态周期方面的差异及偏瘫步态者骨盆运动在矢状面、横断面与冠状面上的运动变化特征。结果:脑卒中偏瘫步态者步行速度减慢,步频降低,步宽加大,步长缩短,且健侧步长缩短更为明显。患侧双支撑期在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单支撑期所占的比例减少。健侧支撑期、双支撑期在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摆动期所占的比例减少,健侧在步行中起代偿作用。偏瘫步态骨盆运动表现为骨盆横断面上的旋转度增加和矢状面上倾斜度的增加。结论:三维运动解析系统测试可定量评价与分析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定量评价偏瘫患者骨盆运动变化,从而有益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3.
结合运动疗法谈推拿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推拿与运动疗法均是目前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运动疗法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体系,对其进行借鉴,将有助于使推拿疗法的疗效提高.文章从推拿与康复运动疗法的对比入手,结合推拿手法与功法自身的特色,探讨手法与功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在改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方法: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脊柱微调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电脑牵引为主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颈痛症状、颈部残障指数以及组间显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具有即刻缓解疼痛的作用;3周末评估时两组在改善疼痛、改善颈椎残障功能方面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达到即刻缓解疼痛的目的,且在改善疼痛与颈椎功能障碍预后方面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25.
康复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推拿手法治疗、推拿功法锻炼与康复教育相结合的康复推拿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康复推拿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评价患者在入组时与治疗3周末的VAS疼痛评分、腰椎屈伸活动度、JOA下腰痛评分,并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屈伸活动度及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推拿治疗方法较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在改善疼痛、活动及症状体征方面效果为优,腰突症治疗中,推拿手法结合具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6.
针推结合治疗小儿隐性脊柱裂遗尿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小儿隐性脊柱裂遗尿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2例均为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推拿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16岁。  相似文献   
27.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长时间无法解释的疲劳、睡眠后精力无法自行恢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免疫疾病。肠道菌群作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因素,参与CFS的发生发展。为明确肠道菌群在CFS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现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影响CFS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减弱内毒素耐受、破坏肠道屏障、改变肠道菌群代谢进而调控CFS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CFS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CFS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