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3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安全剂量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3月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4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个月~51岁。血管瘤18例,静脉血管畸形20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4例。注射液按照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2.5mg配制。术前测算瘤体面积,按照平阳霉素0.5mg/cm2多点注射,浅表皮肤及口腔黏膜可酌情减量至0.3mg/cm^2。一次注射未完全消失者可10天~3周或更长时间后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mg,分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70mg。结果治疗后1年,55个病灶治愈和显效率为85.5%(47/55),好转12.7%(7/55),总有效率为98.2%(54/5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低血流量静脉血管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时,0.5mg/cm^2是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血管畸形的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42.
对我院1998-01/2006-08盐酸纳洛酮抢救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采用双Z成形术矫正蹼颈缺陷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该设计的原理及优越性.方法 在耳后至乳突后发际设计一个Z成形术,并在其后下缘斜方形切除一部分带毛发的皮肤,另外在肩峰内上方设计一个与上述切口不连续的Z成形术,两个Z成形术经过转位后达到延长带状条索的目的 .而部分带毛发的皮肤切除后,带状条索分别在乳突下部和锁骨中线处切断,中段向内侧回缩,与Z成形术结合从而使颈蹼消失.结果 该方法仅需要较小范围的皮下剥离和少量的皮肤切除,切口隐蔽、剥离范围小、瘢痕轻微,无肥厚性瘢痕增生.共矫正蹼颈缺陷5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随访1~11年,医患均满意.结论 采用此方法治疗蹼颈畸形,不仅操作简便,在局部麻醉下就可以完成,而且具有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前后职业危险性的认知情况及职业态度,分析职业危险性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基本情况、实习前后对职业危险性的认知情况、实习前后对护理职业的态度及针对护理职业危险性应增加的教育内容等,共18个问题。结果:实习后护生对护理职业危险性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与实习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实习前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从事护理职业的占75.6%,而实习后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实习结束后,护生从事护理职业态度有较明显转变,应改革并完善护理教育内容,加强护生自我防护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及正确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45.
我国有关食疗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家宰》。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的追求,食物疗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结合中医食疗保健,做好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保健对预防发病、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1中医食疗保健基本原则1.1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食[1]中医食疗历来重视饮食的个体特异性,强调必须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来配制膳食。人的体质有强弱,患病有寒、热、虚、实,食疗应遵循《内经》提出的…  相似文献   
46.
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19例大动脉炎患者的心脏形态及功能改变,结果心脏及大血管内径正常11例;左房左室扩大,左心功能低3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升主动脉扩张2例和中等量心包积液1例;二尖瓣返流5例;三尖瓣返流8例;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返流各7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动脉炎累及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肺动脉高压,主动脉扩张及心包积液,心脏各瓣口均可出现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Ang-2、VFGF及CD3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肾透明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Ang-2,VFGF及CD34的表达。【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Ang-2、V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49/80)、73.75%(59/80),均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P<0.01)。【结论】Ang-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呈VFGF依赖性,Ang-2及VFGF在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中起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 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9.
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病人,其中年龄75岁以上72例,年龄60~75岁153例。观察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危险因素、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论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的12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予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疗程为4周,记录患者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6.0%,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IBS-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