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4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59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1309篇
预防医学   44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82篇
  3篇
中国医学   656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20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为了安全、有效、快捷地从逆行射精患者的尿液中回收有活力的精子 ,解决其生育问题。方法 患者手淫后 ,排尿于盛有 0 5 %葡萄糖溶液的无菌容器内 ,从中回收精子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 回收精子的活率高、运动力强 ,患者配偶经过一个周期两次人工授精 ,成功怀孕。结论 葡萄糖溶液作为尿液的稀释液和精子的洗涤液 ,可安全、简便地回收精子。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1例罕见的核型为45,X/46,X,dic(r) (gter→p11::p11→qter)嵌合型Turner综合征患者作临床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异常核型产生的机理、异常核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3.
我们利用兔抗微管蛋白抗体和兔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抗血清制备的HRP—抗HRP(PAP)复合物,建立了微管的PAP免疫酶细胞化学方法。应用此法观察到人食管癌ECa 109、胃癌SGC 7901,乳腺癌MCF 7和成骨肉瘤OS 732细胞间期胞质微管减少或消失,只有大量弥散分布的微管蛋白棕色反应产物,在微管组织中心(MTOC)附近十分密集,而正常成纤维细胞和胎儿胃粘膜上皮细胞间期,都有发达的胞质微管结构(CMTC)。在分裂期,这些肿瘤细胞都显示纺锤体微管,与正常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应用PAP方法进一步证明,以前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到的人肿瘤细胞间期胞质微管缺陷的特征。除去低温(4℃)或秋水仙酰胺处理后,解聚的CMTC又可恢复,表明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染色法,同样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本工作在细胞固定及免疫反应的某些步骤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74.
本实验应用电镜细胞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到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在复方中药注射液的连续作用下,膜表面(Na~+-K~+)-ATP酶活性减弱,微绒毛减退等变化,同时观察到该复方中药注射液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可达87%,癌细胞增殖和(Na~+-K~+)-ATP酶活性及微绒毛的多少有平行关系。讨论了该复方中药抑制癌细胞增殖与膜表面(Na~+-K~+)-ATP酶活性和微绒毛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取在分娩过程中的50对健康足月妊娠母亲的静脉血与其分娩的胎儿脐带血分别测定其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发现:(1)脐血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母血。(2)分娩中产妇血清游离氨基酸总浓度高于非妊娠育龄妇女。(3)男性胎儿和女性胎儿的脐血氨基酸浓度除胱氨酸以外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6.
全国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国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分层、不等比例、多阶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和智力筛查和诊断方法。我国儿童智力低下总现患率为1.27%,城市为0.77%,农村为1.41%,男性高于女性,现患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理塘县近1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形势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各乡镇发病情况分布图,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2005—2019年理塘县共计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1种6154例,年均发病率为644.33/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3.87/10万,病死率0.60%。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高(341.12/10万);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271.91/10万)、乙肝(103.24/10万)及包虫病(67.22/10万);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艾滋病/HIV、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3月、9月分别出现1次发病高峰;20~29岁、30~39岁和10~19岁组发病居前3位;男女性别比为1.24∶1;发病以农民、牧民及学生为主。结论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针对高发传染病、上升趋势明显的传染病、重点人群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78.
背景:随着检查技术的革新,不同分期脊柱转移瘤患者逐年增多,经皮椎体成形是脊柱转移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治疗不同分期、不同活动方式肿瘤的术后生物力学疗效尚未见报道。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胸椎T_(10)骨肿瘤转移不同位置的应力及位移情况。方法:根据1例30岁健康男性胸椎三维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构建胸椎(T_(9)-T_(11))的三维几何模型,包括肋骨、韧带及椎间盘。模拟被胸椎转移瘤侵袭的T_(9)-T_(11)椎体及其后胸椎不同部位的三维模型,包括椎体结构完整的对照组,单侧转移累及椎体区(实验组1),单侧转移累及椎体和椎弓根区(实验组2),单侧转移累及椎体、椎弓根和横突区(实验组3),双侧转移累及椎体、椎弓根和横突区(实验组4)。利用Abaqus软件创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VonMises应力分布及模型的位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对不同实验组加载点在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最大总位移的研究中,随着转移瘤侵袭部位及侵袭面的增多,加载点的总位移在增大,整体刚度降低,尤其实验组4加载点的总位移最大;②在屈曲工况下椎体、椎弓根破坏后明显增加最大Von Mises应力值,而在此基础上增加胸肋关节破坏,其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基本不变;③有限元分析并模拟骨肿瘤模型的基础上,将骨水泥区域的单元设置为一个单独的set集合,后将骨水泥区域设置为对应的材料属性以模拟骨水泥填充,结果发现,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最大总位移均小于各实验组;④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患者在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相较于骨肿瘤模型大幅度降低;⑤提示基于胸椎T_(9)-T_(11)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有利于对胸椎骨肿瘤转移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并能够在胸椎骨肿瘤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准确模拟经皮椎体成形后加载点在不同工况下的总位移及最大VonMises应力情况。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监测.结果 2个时间段分别收集4 550例、4 670例患者资料.实施双闭环管理后,初次分诊准确率、目标响应时间达标率及急诊分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P<0.01);双闭环管理后分诊信息采集完整、二次分诊落实、二次分诊准确度3项关键指标落实率逐步提升.结论 双闭环管理联合关键指标监测,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各16只。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2周,各组小鼠建立左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给予化瘀补肾方组小鼠化瘀补肾方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至骨折术后4周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Micro-CT检测小鼠第4腰椎及左侧胫骨的骨密度,检测左侧胫骨最大应力,对左侧胫骨石蜡切片进行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OVX后4周开始,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折术后4周,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第四腰椎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和第四腰椎BMD高于模型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模型组左侧胫骨仍有明显的骨折线,骨痂生长不明显,化瘀补肾方组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BV/TV(P0.01)、Tb.Th(P0.05)和Tb.N(P0.01)均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化瘀补肾方组小鼠的BV/TV(P0.05)、Tb.Th(P0.05)相较于模型组则显著升高,但Tb.N、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在骨折术后28 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化瘀补肾方组骨痂组织处于塑形期,可见明显骨小梁结构,而模型组骨痂组织内见大量脂肪组织,骨小梁稀疏。结论化瘀补肾方能有效促进去卵巢小鼠的骨折愈合,改善愈合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