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氯氰菊酯对蜚蠊的药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二氯苯醚菊酯、戊酸醚酯、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蜚蠊的优异特性已被证实,并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因此,继续寻找和开发对蜚蠊卓效的新拟除虫菊酯是令人感兴趣的和十分有意义的,继“二氯”后,氯氰菊酯是有希望工业生产的新拟除虫菊酯,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次试验。  相似文献   
12.
蜚蠊防治方法很多,毒饵最安全、有效、经济,其与喷洒药剂相比对环境污染也少,因此是蜚蠊防治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毒饵的应用和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早年使用的是硼砂毒饵和敌百虫毒饵,剂型为片剂,药效不佳,因此当时仅作为喷洒的一种辅助方法。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光稳定拟除虫菊酯问世,它的高效、安全、持效期长以及对害虫兴奋驱出作用,很快在蜚蠊防治上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城镇市河流动水中蚊幼的防制对策 ,观察双硫磷颗粒剂的灭蚊效果和持效期。方法 在试验河道中 ,分别采用 2g/m2 和 1g/m2 双硫磷颗粒剂进行灭蚊效果和持效时间观察。结果 两个浓度组 2 4h蚊幼下降率分别为 90 .2 %和 90 .9% ,经统计学处理 ,相对密度指数均小于 5 0 ,灭蚊效果显著 ,2 g/m2 浓度组持效 12d ,1g/m2 浓度组持效 5d。结论 该颗粒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城镇市河流动水中蚊幼孳生 ,2 g/m2 浓度组效果优于 1g/m2 浓度组 ,持效比乳剂长。  相似文献   
14.
超低容量喷洒灭蚊中关于最适雾粒大小已有不少研究,但关于恒定剂量喷洒量不同时对飘浮距离(即喷幅)的研究进行得很少。本研究将工业纯的毒死蜱6磅/加仑稀释成1磅/加仑,使每分钟喷洒量增加到8唡时,能否增加喷幅对成蚊毒效达到>90%死亡率。以前Lofgren等曾认为喷洒容量增加能显著提高喷幅。1974年7~8月,在加里福尼亚的Skaggs岛进行了26次试验,岛屿地形平坦。试验时气温18.3~26.7℃,风速0.5  相似文献   
15.
<正>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及对人畜安全等特点,因此很早就被用于卫生害虫的防治。七十年代,随着光稳定性农用拟除虫菊酯的发展,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卫生上的应用也得到迅猛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品种增加,七十年代前,世界上用于卫生杀虫剂的除虫菊类仅是天然除虫菊素和丙烯菊酯,至196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应用的就有12个,它们是:天然除虫菊素、丙烯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生物丙烯菊酯、S~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二氯苯醚菊酯(下简称二氯)、氯氰菊酯(下简称氯氰)、溴氰菊酯(下简称溴氰)、杀灭菊酯、α-苯醚菊酯。拟除  相似文献   
16.
蜚蠊连锁毒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制出国产连锁毒饵;方法:新建立的连锁药效检测方法(幼小若虫食含毒粪便);结果:A、B、C、D、E、F、G7种候选毒饵中,A、C毒饵对德国小蠊若虫的连锁药效8d分别为91.1%和90.4%,连锁系数分别为0.94和0.90,若虫药效8d分别为96.8%和100%,成虫药效8d分别为90.4%和100%;结论:A、C毒饵对大、小蠊有很好的连锁药效、成若虫药效,连锁强度很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蟑螂侵害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由于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变迁,我国蟑螂侵害日趋严重,由沿海向内地,南方向北方,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蔓延、扩散.在防治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长期、广泛、不合理的应用,蟑螂已对它产生明显抗药性和交互抗性,致使蟑螂防治发生困难,尤其是对德国小蠊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检测和评价连锁毒饵的方法;方法:设计了食含毒粪便的连锁药效检测;结果:以公认具连锁作用的毒饵(Combat)进行验证,订出了连锁药效第8d死亡率≥85%的评价标准;结论:该方法准确科学,并获得了国家农药登记注册机构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1969年开始,对以双硫磷、毒死蜱、倍硫磷和马拉硫磷控制树洞内塞拉伊蚊(Aesierrensis)幼虫的残效进行了试验。由于在现场很难找到数量足够、大小相似、树种相同的自然树洞,以及在自然树洞内的药物通常会随树洞积水外溢、渗透和滴漏而流失,因此设计了一种模拟的人造树洞。模拟树洞系用2时厚的杉木板围成的长方柱型的箱子。它的周壁面积为10时×10时,顶和底的面积为10时×6时。各板接面以木螺固定连接,并用海胶稀合。顶和底的外而再各覆以一层杉木胶合板,底面一块也被粘合固定。箱顶上钻有一个直径为2时的圆  相似文献   
20.
新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四氟苯菊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70年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二氯苯醚菊酯研制开发后,80年代含氰基和溴素的拟除虫菊酯相继问世,功能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拟除虫菊酯的药效,使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优异性能得以更充分、全面的展现,但由于长期使用,害虫已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德国拜耳公司研制了含氟拟除虫菊酯一氟氯氰菊酯,它不仅有较高的药效,且与含氯、溴的拟除虫菊酯有较小的交互抗性,继而在氟氯氰菊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